“十二五”规划
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于今年7月印发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争取把地理信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无疑给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特别是那些参与数字城市以及天地图等重点项目的公司。据了解,超图软件已经参与了多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公司6月份刚刚公告中标了金额超过3000万元的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而四维图新作为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创建的唯一专业从事测绘的国字号公司,为天地图提供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另外,规划还提出,要深入挖掘地理信息技术和位置服务产品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的应用,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的电子游戏产品、地理信息电视频道以及基于物联网的位置服务产品等,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page]
AR(增强现实)
AR即增强现实技术,是指把现实世界中原本很难体验到的视觉、声音、味道、触觉等实体信息通过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后叠加到现实世界,从而被感知。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其所具备的完美硬件配置,使AR技术有了应用的载体。因此一些AR模式的地理信息及导航应用纷纷出现,并试图走进大众生活。目前,AR平台商Layer的应用商店里已有包括饮食、娱乐、购物等上千款的应用场景。高通、苹果、英特尔等产业巨头纷纷倾力搭台已证明了其商业活力。触景无限、城际高科、立得空间、高德软件等公司也展开了在AR领域的本地化研发。当下,虽然基于位置信息的AR商业营销、导航应用、社交服务等垂直商业渠道被看好,但其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截止目前,AR平台提供商、应用数据内容提供商还处在合作开发和应用模式探索阶段,而落实到最终用户参与,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结果一定值得期待。[page]
SoLoMo
2011年2月,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把最热的三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第一次提出了"SoLoMo"这个概念。随后,SoLoMo概念风靡全球,被一致认为是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从Facebook到人人网这样的"So"已经无处不在;而"Lo"则代表着以LBS为基础的各种定位和签到,它是Foursquare或者街旁,也包括Facebook Places和人人报到;"Mo"则是拜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SoLoMo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营销思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相信此类的应用会越来越丰富。[page]
Telematics
近年,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形成的产业链受到越来越多政府机构及企业的关注和投资,作为物联网在汽车领域具体应用的车联网更是前景无限,而伴随着OnStar和G-Book进入中国兴起的Telematics服务已成为车联网在国内的首要落地之举。进入中国后,Telematics受到了内容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网络服务商、服务提供商(TSP)等相关产业链上众多企业的全面青睐。国产品牌的车厂在Telematics发展方面表现尤为积极,上汽推出InkaNet,长安推出Incall,一汽奔腾推出D-partner。而图商面对地图数据越来越难以获得更多利润的情况,也在寻找着合适的机会尝试成为服务提供商。四维图新今年4月在已有导航地图产品和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了“趣驾”业务,标志着其正式进入Telematics市场。7月18日,四维图新与上汽信息合资成立安悦四维,这或许意味着与车企的联姻可以使四维图新由地图衍生出的增值服务直接进入车辆的前装市场。易图通则早在2010年就发布了Telematics解决方案,它是采取了“联合作战”的方式,整合了国内多家TSP/Call Center服务提供商的资源,包括车灵通、橡果国际、杭州星软和图吧等。今年8月,易图通发布消息称和比亚迪合作成为后者车载导航系统的地图数据供应商。或许,双方的合作不大可能仅局限于提供地图数据的层面,在Telematics愈来愈热的情况下,比亚迪应该也在尝试着以某种方式推出自己的Telematics服务。待到那个时候,已经有TSP解决方案在手的易图通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了。而畅联万方也在今年携着自己的Telematics服务平台高调亮相。分析认为,虽然Telematics火热,发展前景光明,但由于利润源不清晰等原因,仍缺少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商用车市场作为一个还未开拓的Telematics服务领域,被大多服务商看好。[page]
北斗二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自2001年12月北斗一号开始试运行以来,已走过了近十年的应用历程。开通运行十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系统运行稳定,性能良好,注册用户已十几万个,非注册用户也约近十万。北斗二号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04年8月31日批准立项,工程研制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建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为我国及周边地区陆、海、空、天用户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随着2007年4月第一颗北斗二号中轨卫星(MEO1)和2011年7月第九颗北斗二号卫星(IGSO4)的成功发射,目前已经形成了3+4的运营服务格局,预计到2012年底,将覆盖亚太地区。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将在2020年左右完成。北斗导航系统的建成将无疑对我国定位导航产业链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在军事化应用上基于北斗一代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而北斗二代的建成也同时伴随着其在民用领域商业化探索的开始。[page]
测绘局更名
在今年两会召开期间,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朋德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维刚都提出建议,将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他们认为,地理信息监管已经成为国家测绘局的重要工作,但现有名称无法体现出这一重要职责,客观上造成了各部门及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的认识以及安全保密的要求还十分淡漠,对地理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了解还很模糊,给我国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安全监管以及主管部门全面履行职责等造成了很大影响。今年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批准国家测绘局正式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业内人士分析,更名背后意味着地理信息开始从国家层面收到重视,国家测绘局未来将更加注重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监管部门,国家测绘局也承担了“监督管理地理信息获取与应用”的职能,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维护地理信息涉及的国家安全和利益问题。除了国家测绘局更名外,省级测绘行政管理机构也开始将名称更改为“测绘地理信息局”或“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目前已经更名的有浙江省、海南省、福建省、四川省、黑龙江省、陕西省和辽宁省。[page]
产业联盟
2011年可以称为中国3S领域的产业联盟年,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陕西省卫星应用产业联盟、中关村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武汉三网融合产业联盟、南京北斗导航产业联盟、上海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关村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沈阳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联盟等9家地理信息、卫星导航、遥感、物联网及云计算领域的产业联盟成立。产业联盟的集群式出现证明了近年来整个3S及其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联合效应的需求。通过成立联盟,可实现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高校之间技术及战略上的相互促进和交流。另一方面,产业联盟的成立可以促进相关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于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意义。[page]
地理信息产业园
2007年8月,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作为我国首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理信息产业园投入使用。继此之后,2010年年底,我国首个国家级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奠基,总投资约150亿,于2011年3月开工,预计在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园区拟吸引国内外地理空间信息企业100家以上,预计年产值达200亿元。接着,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于今年10月落户德清,首批吸引了神州图骥、杭州阿拉丁等18家省内外企业入驻,协议投资额突破60亿。11月4日,又有消息称,云南省测绘局与昆明泛亚科技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合作共建云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11月28日,在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一周岁之际,四维图新、高德等22家地理信息行业及上下游相关企业(集团)率先签订了入园协议,园区企业将享受到行业优惠政策、中关村“1+6”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政策、顺义区“1+X”政策体系及购房优惠等园区扶持政策。据介绍,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是从国家战略高度投资的一个资源整合平台和产业发展引擎,目标是使其成为国际地理信息产业的“硅谷”。[page]
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态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海洋综合调查与测绘工作;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信息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可见,地理信息的发展已经受到了来自国家层面的关注和政策扶持。另外,地理信息产业也将突破过去的圈子,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并更多的体现服务的性质。[page]
基础地理数据库
今年8月,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的两个国家级重大测绘工程西部测图工程和1: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工程同时宣布竣工,实现了我国陆地国土1:5万基础地理信息全覆盖。此两项重大测绘工程主要获得了地形要素数据、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地形图制图数据,将为我国的人口普查、环境保护、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据介绍,从“十二五”开始全国数据库的更新将会加快,准备今后每一年推出一版全国的1:5万地理信息数据,一年更新一次,三年进行一次大的更新,每年出一版新的数据或者地形图。同时,这些数据除提供政府部门使用外,其商业化应用也会逐渐得到推广,这对促进政企合作共同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page]
开放地图API
开放、共建、共享已成为互联网地图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2005年,灵图就开放了其地图接口;2007Mapbar开放部分地图API;2008年Mapabc、谷歌地图均开放了它们的API接口;2010年,百度地图也开放了其API接口,并在今年4月启动了百度地图API应用开发大赛。2011年,关于开放地图API的消息更是接连不断,先是4月份诺基亚在其官方微博表示将向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开放完整Ovi地图API;接着6月份,搜狗地图宣布开放API,并于9月新开了三维地图API;到了7月份,搜搜地图也对外宣布开放其API接口;到11月,天地图.山东开通,开放地图API供二次开发。地图API的开放将促使开发者做出更丰富的应用,这无论对地图平台提供商还是普通用户都将是利好的消息。[page]
诺基亚衰落
它用了10年迅速成长为手机制造业的王者,但仅在3年内就从“世界之巅”快速衰落,诺基亚怎么就败了?评论认为其衰败的原因主要是固守不受市场认可的塞班平台、忽视消费者需求层次的变化等。如何重生?诺基亚抓住了微软Windows Phone7这根救命稻草,于今年10月发布了首批两款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手机,以求在智能手机销售战中夺回市场份额。接着,11月有消息称诺基亚地图将会登陆微软Windows Phone Marketplace,这意味着其他品牌的Windows Phone 7用户可以进行安装下载。而今年最新的中国手机地图市场份额数据显示,诺基亚地图以44.7%的份额在谷歌地图和高德地图后居第三位。诺基亚和3S产业有什么瓜葛?在中国所有的手机厂商中,诺基亚对地图采购的比例达到83%。而四维图新作为诺基亚在中国的地图数据提供商其收入自然会受到诺基亚手机销量下降的影响。对此趋势,四维图新的下一步走么走?或许加强面向苹果、安卓等操作系统的导航地图及相关产品的营销将是出路。[page]
企业转型
2011年是充满变化的一年,3S企业在这一年中也发生了一些列转型,大致总结为以下四个趋势:1、向全产业链拓展。随着地理信息产业规模的扩大,3S领域的一些公司不仅将业务局限在某一个环节上,而是选择向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拓展,以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2、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服务为王的时代。同样,在3S产业链的同一个环节上,已经分布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因此,谁提供的服务好,谁将胜出,而明智的企业早就嗅到了这股气息并已经或正在转型。3、向二三线城市布局。去年年底,合众思壮在西安设立卫星导航研发中心。今年9月,数字政通投资近4500万设立武汉研发中心,超图软件投资4152万设立成都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纷纷成立表明3S企业布局二三线城市的战局已经拉开。4、进军新兴领域。今年,高德宣布进军移动互联网,超图软件全面布局云计算、四维图新推出Telematics业务,向车联网发力。3S相关新型领域的市场潜力已经被业内企业认可和实践,其结果将是未来的3S产业更加庞大。[page]
三维互联网地图
早在两三年前,E都市、都市圈等创业公司就开始了国产三维互联网地图的开发,但是推出后,用户规模还是相当有限。而去年8月底,百度联合都市圈悄然上线了三维地图功能,此举才真正开启了三维互联网地图的新时代。互联网地图服务商竞争激烈之时,百度三维地图的上线无疑为其争取更多的用户和市场份额增加了砝码。而此时正是作为竞争对手的谷歌地图被拒之互联网地图牌照门外之时,加之其在创新上的缓慢及服务效率的逐渐疲软,这让百度地图的优势更加明显。跟随百度地图的步伐,今年2月,搜狗地图联合E都市推出了其覆盖全国73座城市的三维地图服务。两大互联网地图服务商联合同一三维地图数据商,提供同样服务,三维互联网地图的发展趋势已不言而喻。在国外,诺基亚自去年11月宣布收购三维建模公司NAVTEQ后,于今年四月推出了Ovi Maps 3D beta版本。而消息传苹果在原来收购的PlaceBase、Poly9等地图公司的基础上,又于今年10月收购了三维地图技术开发商C3公司,苹果地图的诞生或许不远了,而其是否会推出三维手机地图,更值得期待。[page]
数字城市
我国的数字城市自2000年开建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截止目前,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多个城市已经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地级市180个,占我国全部地级市的60%。其中山西太原、浙江嘉兴、江西宜春、山东临沂、聊城、广东惠州、广西北海、四川德阳、陕西西安等70多个城市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而国家级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去年去年10月21日起已上线运行,在今年的一周年之际发布了2011版和手机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另外,湖南省、湖北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多个省级政府提出了建设数字省区的目标,并开始了基于天地图接口的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page]
位置隐私泄露
关于谷歌侵犯用户隐私的新闻向来不少,虽然在去年10月修订了《隐私权政策》,但今年的多起涉嫌侵犯用户位置隐私的新闻又重新将谷歌推向了风口浪尖。先是3月份有媒体曝光谷歌提取用户MAC地址、SSID、Cookie等隐私数据以提升服务,从而引起了是否会对用户构成伤害的广泛议论。接着,《纽约时报》网站又登出了“苹果和谷歌利用手机数据绘制世界地图”的报道,分析担心谷歌和苹果将来是否会利用收集的用户信息为其合作伙伴做精准广告投放。不久后的7月,微软也卷入侵犯用户隐私风波中,消息称微软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收集笔记本、手机等Wi-Fi设备的位置信息,但对用户隐私问题置若罔闻。而11月,谷歌的精确定位服务再次引发外界质疑,因为无线网路数据库有可能会将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放到网络中进行共享。在这场侵犯用户隐私风波中,三大IT巨头同时有份,这不得不引起用户的担心。但是,在暂未造成破坏性的损失前,正如转基因食品一样,其利弊还不可获知。[page]
移动互联网
DCCI预测,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将达7.2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将达52.9%,名副其实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提出,未来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传统互联网;IDG熊晓鸽表示,移动互联网将是下个十年创业主流;创新工场李开复认为,移动互联网蔓延,创业成本将达到历史新低。在这样一个机遇期,地理信息产业怎样更好的和移动互联网结合来提供服务?以高德为代表的地图数据商已经尝到了甜头,据2011Q3财报显示,其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88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9.3%。而作为国家队的天地图也在今年10推出了手机版,开始将服务的触角伸向移动领域。在GIS领域,“云+端”的发展模式已经被Esri、超图等GIS厂商提出和实践,新的成果或许就在明年推出。另外,基于位置的广告营销等服务可能会成为LBS结合移动互联网寻找突破的一个潜力点。[page]
云计算
云计算自2006年由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提出以来,逐渐热遍全球,并准备开始引领新一代的IT变革。而2011年可以称为云计算的定论和落地之年。分别位于天津、深圳、长沙和济南的4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云开发正在进行,首批5个云计算试点城市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华为、中移动等国内云计算厂商也纷纷发力云计算。另外,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涉足也极大的丰富了云计算的产业链。具体到地理信息领域,云计算和导航及GIS的结合称为可实践的模式。合众思壮在7月份的技术大会上上线了“中国位置”云平台,欲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于导航服务,开启云导航的新时代;超图软件也在其9月份的技术大会上推出了多项基于云平台的可应用案例;Esri在今年的中国用户大会上发布了ArcGIS Online中国免费在线地图,开始在中国部署其云战略。这些案例仅是云端服务的一个开始,业界专家普遍承认,更精彩的云计算应用会逐渐到来。[page]
增资合作
今年的地理信息产业资本市场虽然没有前两年那样波澜起伏,但是,仍然有几起企业间的并购融资案令关注者印象深刻。其中中国四维在资本市场的频繁动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先是今年5月份,中国四维与美国DG公司合资成立新公司四维世景,将主要提供卫星遥感影像服务。接着其下属公司四维图新在7月份宣布与上汽信息合资成立安悦四维,主要拓展Telematics服务;9月份宣布出资4000万元资助子公司世纪高通;11月又传出消息称拟1.3亿控股中交宇科51.98%股权,为其拓展交通领域的测绘业务和公路车联网铺平道路。另一起方正国际收购山海经纬案也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评论,此事件引起了广泛讨论,多数网友认为,山海经纬投靠方正国际,是为了引入资本,加快上市步伐,属明智抉择。而收购方CEO管祥红表示,并购山海经纬是方正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未来公司将在地理信息服务领域继续追加投入。另外,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即将实现亚太区域全覆盖,有消息称南华集团欲斥资7亿港元进军内地卫星应用业务,这无疑将对我国为卫星导航领域带来新的资本刺激。而图吧融资3000万美元之举也让人们对它产生了更多的期待。[page]
注册测绘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五章第二十五条规定:“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条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测绘成果是对国家版图和疆域的反映,体现了国家的主权和政府的意志。测绘成果的质量与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及其他一些测绘成果的质量更是直接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实施注册测绘师制度,强化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可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在今年4月16日至17日,我国举办了首次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来自全国的3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考试,这标志着我国注册测绘师制度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按照合格标准要求,每科目成绩达到72分(每科满分120分),且3个科目全部合格者可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全国共3147人通过考试,通过率为13.01%。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