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将于2011年11月23日在北京锡华商务酒店举行,3sNews作为独家门户支持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
陈拂晓(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理事):
谢谢陈军教授的详尽介绍。下面有请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先生做“从数字北京迈向智慧北京”的演讲。
童腾飞:
我的介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数字北京十年”之后是智慧北京的介绍。
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提升信息基础设置;推动应用普及、加强顶层设计;基础设计应用;推动电子政务核心业务信息化全覆盖;构建城市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我们如何进行统筹推进,我们完善了一些流程和环节,把信息化建设分为六个阶段十八个环节,建设了一些共性的基础平台。有效支撑全市所有部门和区县的应用。上次徐部长去了看了以后,认为这是全国来说支撑面是最啊的包括我和韩国、新加坡交流他们也觉得很壮观。
我们建设了很好的交换体系解决了信息资源的交换。同时人口、法人、空间、宏观库基本建设。标致着北京四大基础数据库全面建成。
在产业推动这块,北京信息产业是支柱产业,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占GDP12%,包括我们目前信息服务业每年增长都达到20%到30%。作为北京也培育和壮大了一批百强企业,全国软件百强企业40%都在北京。同时我们我们促进了应用与产业的对接。
智慧北京:这是面向未来的。北京市智慧诚挚的提出首先我们认为城市信息化发展分三个阶段。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或者是模拟时代、数字时代或者是智慧时代。模拟时代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数字拾掇是有效的呈现,把客观事件有效呈现出来。我们讲的狭义数字地球是把客观的无理世界展现出来。所以有了物联网实时连接地球和我们人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我们技术发展也有更好的决策支撑模型,使整个社会更加智慧和便捷。
同时在信息角度来讲,中科院对未来五十年研究的路线图,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科学。技术这块先看蓝色的,信息科学没有突破性进展。大家讨论云计算它本身没有什么科学的突破,只是把技术重新组合。2030年之前,信息技术正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融合。技术非常能够满足于我们 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科学没有突破进展,信息技术就需要进行融合来解决城市的智能化。
作为北京市来讲,从经济形式发展来讲需求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城市发展重大难题。北京人多、交通堵、城乡差别大,这是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北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资源非常匮乏、水、电、各种生产要素都缺,不缺的就是信息资源。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应该把信息化更加作为北京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决错。我们提出来围绕“十二五”目标,要进行科技和文化驱动。我们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北京发展的重大驱动。
所以我们提出了数字北京基础上的智慧北京。智慧北京首先要有宽带的泛在基础设施。第二是智能融合应用应该是普及的。第三个就是创新可持续发展环境。
智慧北京的目标:
(图)中间这块是城市智能运行这个图有效展现了我们对未来信息化架构的展望。郭市长看了这个图也认为很不错,认为我们在客观无理基础之上支撑的是人民的生活和服务。那么首先要有产业,第二要有共性的平台,第三要有宽带基础设施,第四个要有发展环境。所以我们提出了四个发展目标,这在智慧北京发展规划纲要中有明确阐述。
智慧北京主要内容
1、城市职能运行。包括市政管理、交通、人口、环境。同时关键指标,监控高速公路所有道路90%以上,电表、水表智能化普及率90%以上。这些指标通过采取一些倒推机制,把指标分解,分解出30个指标分给所有的区县和部门、行业由他们落实。
2、数字市民、数字生活行动计划。包括网络身份、数字医疗,包括数字老龄化。分两类任务:第一类是政府提供的,或者是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住房、医疗等。第二是人的生活便捷。人的生活、数字家庭、数字社区,以及包括数字生活、数字消费、数字娱乐都在这里面,我们提出了两个任务和关键指标,包括旅游饭店,包括提高在线应用率等等具体的指标。
3、网络运营。让企业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生产、经营和创新。这个重点做的就是电子商务无处不在。第二个就是知会的供应链。行动计划主要就是网络化运营和技术引领创新,北京应该加大技术创新。对企业信息化经费投入比例占营业收入的0.3%下一步计划推进0.5%。
4、政府综合服务平台。以市民为中心整合服务,这项服务应该原先做的信息业务进行再造整合。原先我们提的口号都是以部门为主,下一步应该以服务为导向提供集约化手段建设,为老百姓服务。具体包括网站、集约化、建设率、以及同时服务要延伸到社区,这都有具体的指标。
5、建设宽带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这项工作全球都在瞩目。我们定的关键指标:
宽带接入能力达到家庭100兆
6、建设智能化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对共性的需求比我们想象的大的多,今年我们已经由发改委批复投入几千万建设一个物联网的平台。我们也建设了物联网传输专网这也是率先在全国用LTE建设的相当于4G的网络。还包括空间平台提升,我们原先做了一个静态的主要政府应用初步可视化的平台,十二五期间要提升为动态的,要更提高它的限时性,同时要求它的透明化。或者说是解决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应该在这一张图上,同时也要对业务系统进行协同,并且拓展到无线的方式。国土局应用,用公网很不方便,我们用专网的方式通过VPN方式,与各个部门进行协同。同时我们把这个应用广到社会,天地图在北京这块,我们把对北京精细化的服务也正在推进。同时推动也在政府内网进行推动。这都是属于下一轮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很重要的基础。
7、推动应用和产业互动。应用引领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智慧时代不是简单的甲方提出来乙方去做,到了需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家相互促进。比如国际上Facbook就是创新模式引领社会变革,新的需求也促进了创新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8、创新发展环境
包括体制机制不顺的进行改造。第二个就是法规标准方面也应该有很多工作要做。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电子文件互认现在许多法律保障,电子签名法只规定了商务活动,这都需要改造。包括个人信息保护,再一个资金投入上应该发挥政府、基金等多方面的投入。还有人才体系的建设。目前在北京IT产业从业人员大概40万,每年缺口都在10%以上,而且IT人员工资增长率也领跑CPI,这是好消息。
如何科学推进智慧北京建设
包括刚才介绍的四类应用四类支撑。我们觉得要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在政府主导里面重点强调政府的引导,包括引导社会和引导公众参与。
最后跟大家说说这些宏伟的目标要实现有很多困难。包括法规层面、产业和顶层设计方面都有困难。我也想让大 家出主意,第一个是如何动员全民参与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第二个就是如何打造信息枢纽,中国整个宽带基础设施还是远远落后于国际的,这也是一个大问题,怎么调动运营商各方利益进来,让老百姓获得便捷便宜的宽带服务。再一个是如何发展信息化经济。大家简单能建设云计算,云计算是产业业态的一个重大突破。还有一个就是信息化融入到经济发展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会发生变革,这就带来了文化的变革,和我们的技术应用如何衔接?还有一个就是虚拟世界管理的问题。我们跟新加坡交流,他们也很害怕虚拟信息世界信息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大家以后共同研究的。
希望在座各位给我们出主意,携手共进一个新的春天。谢谢大家!
(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确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