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基于北斗的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系统研讨会举行

近日,基于北斗与IP卫星技术应用的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示范观摩与研讨会在西藏拉萨成功召开。此次会议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西藏地调院、西藏二队达孜县野外现场三个现场同时举行。

  近日,基于北斗与IP卫星技术应用的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示范观摩与研讨会在西藏拉萨成功召开。此次会议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西藏地调院、西藏二队达孜县野外现场三个现场同时举行。西藏自治区人大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西藏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阿旺,西藏国土资源厅厅长王峻,西藏地矿局副局长苑举斌、李光荣,西藏地调院领导班子和技术人员约35人参加了示范观摩与研讨会。本次示范首次实现了基于IP卫星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野外地质调查场景流媒体管理与服务系统在公网上实时与点播发布的服务,为节省设备投资,共享软硬件资源,最大发挥设备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奠定了基础。

  在研讨会上,西藏自治区人大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对基于北斗与IP卫星技术应用的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在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等方面向数字化和信息化迈进了一大步,该模式对西藏野外地质工作部署、指导野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上,许多领导专家通过示范表演,纷纷发表了意见和建议。一致认为基于北斗与IP卫星技术应用的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对西藏120万平方公里野外地质工作部署、专家会诊、现场汇报,包括商业性地质工作管理监控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希望更多的征求野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建议,如增加受伤时,接受医生救援指导等方面的功能等。总之希望该产品尽快产业化、批量化,价格低廉化,全面推广应用。

  基于北斗与IP卫星技术应用的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模式。目前该系统实现了对地质调查野外一线人员、野外驻地、地调院院部或野外工作站、大区地调中心、北京中心等多级的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服务。通过网格和3S先进的技术体系框架,建立了适合地质调查作业的多级静动态北斗组网技术,并研发了野外地质调查实用的北斗通讯定位终端并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平台绑定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功能;通过基于IP卫星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野外地质调查场景流媒体管理与服务系统技术,实现了把野外现场的工作场景同步传到具有网络接入的任何地方,实现专家会诊或遥控指挥。系统还提供了室内专家对野外工作场景的实时观看、实时指导、及野外场景在公网环境下的实时直播和录制点播等功能。通过此次部署和应用示范,促进了基于北斗技术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加强了野外驻地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最大化的保障了地质队员的人身安全,而且大大提高了野外地质调查实时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实现了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在示范观摩与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汇报了基于北斗与IP卫星技术应用的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研究现状和特点。然后进行了IP卫星会商系统与野外进行了现场对接及演示。在单兵野外现场,野外单兵通过IP卫星将野外工作场景实时传输给北京会场合西藏会场,并与会场进行语音互通,并通过网络视频发布的方式,将野外工作场景视频和野外单兵与北京会场的语音交流信息进行网络直播,西藏拉萨主会场通过西藏地调院网格节点入口可以实施观看野外场景的网络直播信息。 同时通过基于北斗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野外单兵还通过北斗卫星报告野外单兵的当前位置和工作进展情况,在部署在地调院本部的基于北斗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系统平台上,还现场表演了定位查询、交互通讯及信息监控(包括主叫、短信、定位请求)、紧急求救、路线追踪及轨迹回放等功能在内的典型应用。

  会议期间,项目组织单位对西藏地调院相关1:5万区调地质人员进行了基于北斗技术应用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以及北斗设备的系统培训。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