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达芬奇画鸡蛋,今有张仲军绘等高线。”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采集绘图分队队长徐峰说:“日复一日在黑暗条件下采集等高线,比画鸡蛋还枯燥。”
达芬奇从日复一日的画鸡蛋中成就了“蒙娜丽莎的微笑”。上士张仲军在黑暗、枯燥与单调中,将西部山川绘成一条条精准的等高线,绘就出了人生的高度,绘出了快乐的青春。
2004年,张仲军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学成归来。大队领导征求他的意见,张仲军说:“我想去采集绘图分队”。
有人议论,这娃真是“瓜”得厉害,自己主动选择最枯燥最累的工作。从航拍影像图中采绘等高线的操作,像用纺车纺线,需要手、眼、脚密切配合。时间长了,易落下腰肌劳损、视觉疲劳等职业病。
张仲军这一干就是7年多。节假日,在工作室准能找到他;晚上下班,最后一个离开的也是他。这期间,不断有人离开这个岗位,可他执著地坚持,在枯燥的重复中取得了不凡的业绩。“看到自己的辛苦变成印刷品时最快乐。”张仲军的幸福就是这样简单。
2007年夏天,大队刚刚配备了数字绘图装备,上级命令3个月内为某新型武器绘制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张仲军主动请缨,成为攻关小组中唯一的战士。
有人对新装备的稳定性、操作性有异议。“不能没坐过汽车,就觉得毛驴车稳当可靠。”张仲军反驳说。他和战友冒着酷暑野外作业,那认真劲就如老农耕地般。仅用一个月,他们就顺利完成了32个外业控制点和40个角反射器布设范围内的数字高程模型编辑。
耐住了寂寞,张仲军采绘地图等高线在全队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同等难度的图幅,别人完成需要3个月,他只要1个月,而且全部是免检产品。
“大概有54幅吧。”当记者问这几年工作量时,张仲军思考了片刻后回答。“不止这么点吧?”这话让张仲军有点急了:“是这样的,23幅地物编辑图不算,手上这幅还有2%没完成也不算,除去……真的只有54幅。”
“报功劳都嫌多,这个兵真可爱!”记者禁不住感慨。(孟少辉 黄宝峰)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