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北斗产业化驶上快轨道 仍需拓宽应用服务范围

北斗系统自初建成起,便开始了其应用推广的实践。据调查,当前卫星导航厂商达6800多家,其中投资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150多家;从业人员数量超过20万;总投资规模达到500亿元。

  不可否认,继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重头产业之后,卫星导航已成为下任极具发展前景的战略新兴产业倍受关注。据专业研究报告显示,到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终端销售量将超过1.58亿,占到全球总量的12%左右。预计到2020年,这一产值将突破4000亿元。而作为卫星导航产业核心推动力的北斗系统,其建设进展和推广应用成为无论关注焦点。在11月9日举办的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2011年会GNSS技术与北斗产业化分论坛上,来自北斗产业链上的近百名专家、科研机构代表、院校教授、公司高管等对“北斗产业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泰伯网

中协定2011年会GNSS技术与北斗产业化分论坛(3sNews 摄影)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建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中国的北斗系统作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自2001年12月北斗一号开始试运行以来,已走过了近十年的应用历程。开通运行十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部队训练指挥、战役战术演习等提供了高水平的导航定位、授时与通信服务。在水利、水电、气象测报、海洋渔政、交通运输、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领域都得到了成功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目前,系统运行稳定,性能良好,注册用户已十几万个,非注册用户也约近十万。

  北斗二号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04年8月31日批准立项,工程研制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建立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为我国及周边地区陆、海、空、天用户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随着2007年4月第一颗北斗二号中轨卫星(MEO1)和2011年7月第九颗北斗二号卫星(IGSO4)的成功发射,目前已经形成了3+4的运营服务格局。预计到2012年底,将覆盖亚太地区。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将在2020年左右完成。据清华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的过静珺教授介绍,北斗二代后续组网卫星的研制正按计划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设备研制已经完成。目前,天上地下统筹发展,正在为实现2012年的目标而努力。

  产业化步伐待加快

  北斗系统自初建成起,便开始了其应用推广的实践。据调查,当前卫星导航厂商达6800多家,其中投资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150多家;从业人员数量超过20万;总投资规模达到500亿元。在北斗的商业链中,既有有北斗星通、北斗天汇等专注于推动北斗产业化的企业,也有和芯星通等在高精度核心芯片研发上发力的企业。南方测绘、上海华测、中海达等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在推动北斗应用的道路上也做了相应布局。另外,各研究院所也在推动北斗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清华大学在北斗兼容接收机研制上的献力,北京环球信息应用开发中心在北斗应用服务通用平台上的实践。

  与此同时,基于北斗系统的各项应用开发也纷纷展开。在中定协2011年会分论坛上,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北斗星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研究院所和企业分别展示了它们基于北斗的智慧航标系统和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信息服务系统。可见,自北斗系统落地起,其推广应用即已被提上日程。随着2012年覆盖全亚太地区北斗网的建成和完善,其产业化更是被推上了快轨道。

  欣喜和思考并存

  面对北斗系统将建成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成果,我们必须客观看待。北斗系统在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还要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北斗导航应用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用来全面规范北斗应用服务行为的法规,行业规范则更少。因此,需要建立以国家法规、规章为基础,政府政策为调控措施,标准规范为准则,企业服务资质标准为指导的北斗应用服务环境。

  第二,卫星导航应用服务标准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各部门和行业的北斗导航综合服务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和机制;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处于分散状态,流动不畅,整体效益不明显;缺乏应用服务平台和用户终端的相关标准,如:平台标准、终端标准、数据标准、公共服务标准等。因此,规范北斗应用服务基准体系,加强北斗应用服务项层规划,加快建立统一的导航定位服务标准框架、标准协议及接口;分层分步建立一个有项层业务平台保障,由若干北斗省级政府分中心、行业运营服务分中心及分理商运营服务分中心构成的北斗运营服务网络体系等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北斗应用服务所需的信息基础设施不足,需国家出力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综合服务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理顺电子地图(海图)、导航地图、实时交通、实时天气等公共基础数据的供应渠道等诸多基础性、全局性问题。因此,需要国家进一步规范北斗应用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整合各类地图数据、内容服务数据,建立北斗民用分理服务商与数据商共同参与的发展机制。

  第四,北斗应用服务范围尚小,应用模式待拓宽。目前,我国交通、电信、金融、电力、物流等国家经济核心领域高度依赖GPS实现导航与授时,高精度定位导航服务等应用领域基本被GPS独占。因此,提升北斗系统的竞争力就需要依托大的运营服务企业,协同有关政府和企业,发展新型应用服务企业,建立示范工程,提升北斗应用服务整体水平。

  第五,北斗应用平台开发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投资费用高,导致北斗应用准入门槛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用推广。因此,需要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同时吸引外界资本的注入。国家的调控应面向全国市场,合理进行网点布局,有效整合北斗应用服务的产业链资源,培育多层次卫星导航信息应用,形成系列化、标准化的信息增值产品,提高信息服务效率。(李太平)
  
专题: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2011年会暨“北斗”产业化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论坛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吉奥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平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