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三届地表特征卫星遥感观测和模式模拟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地表模拟面临的挑战和如何提高遥感观测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中的使用价值。
全球遥感和模拟方面专家围绕对地表特性敏感的卫星资料的同化、地表辐射传输模式的研发、路面资料同化、地表发射率模式研发、地表参数反演等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科学主任邹晓蕾称,地表发射率随地表特性(如土壤湿度、沙地、绿地等)的不同而异。地表发射率等地面参数的模拟是卫星资料在数值预报应用中的两大难点之一。至今,大量地面和近地面通道的卫星资料都不能进到数值预报模式中去。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自己的数值预报同化系统以及全球和区域预报模式,自2008年风云3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起,我国也有了自己的卫星温湿探测资料。这次研讨会,必将提高我国在卫星遥感和模拟等方面的科研和业务应用能力。”邹晓蕾说。
这次国际会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全球气候变化数据的评估、同化、融合与应用”支持、与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国家环境卫星资料信息局、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和法国天文台联合举办。来自中国气象局、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局、美国联合卫星资料同化中心、法国气象局等机构和高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议会。
前两届地表特征遥感和模拟国际研讨会分别在法国巴黎(2009年)及法国图卢兹(2010年)举行。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