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勘查队完成了《河南省深部构造基本特征与固体矿产成矿关系研究》项目,并成功建立证据权法数字找矿预测模型。
据了解,该项目是河南省两权价款地质矿产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组在系统收集全省重力、航磁、地震、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基础上,编制了1:100万河南省深部地质构造纲要图,并对河南省深部构造与铁、煤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经分析研究,项目组推断划分河南省岩石圈断裂8条、地壳断裂18条。河南省铁、煤成矿有关的隐伏岩体和聚煤盆地主要与基底断裂关系密切,岩石圈断裂和地壳断裂主要是成矿区带的边界断裂,对成矿空间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项目组对河南省约1198个异常重新筛选、评价,筛选出矿致异常52个,并建立了沉积变质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铁矿航磁异常评价标准。此外,还重点研究了河南省主要的三条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带:南矿带即鲁山—舞阳新蔡铁矿带、中部许昌成矿带、北矿带位于济源—沁阳一线以北地区。而河南省聚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华北板块地层区。
据悉,项目组通过研究河南省内已知铁、煤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标志,在通用GIS软件基础上,结合成矿预测的特点开发出了基于MAPGIS和“证据权”模型的数字找矿系统,该项研究在河南省内尚属首次。据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数字找矿系统对于开展综合信息找矿、隐伏矿定位预测是很好的探索。(周少喆)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