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美前华裔宇航员:美国应将中国纳入国际空间站

美国宇航局前华裔宇航员焦立中日前撰文称,美国目前正面临航天飞行的“空白期”,应该邀请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他建议美国与中国的合作可参照美俄模式。

  前华裔宇航员焦立中:

  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俄罗斯货运飞船发射失败……这些事件让国际空间站的命运成为近来讨论的话题之一。美国宇航局前华裔宇航员焦立中日前撰文称,美国目前正面临航天飞行的“空白期”,应该邀请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

泰伯网

华裔宇航员焦立中

泰伯网

英国摄影师拍到国际航空站飞过天空

泰伯网

从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拍到的国际空间站

  空间站变“空城”会引发问题

  焦立中从1990年到2005年在美国宇航局服役,曾4次前往国际空间站,从2009年被任命为美国宇航局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评审委员会委员。在文章中,他对国际空间站可能成为“空城”表示担忧。

  今年7月美国终止航天飞机项目后,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和物资的任务就只能依靠俄罗斯的宇宙飞船。但8月底,负责运送补给的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发射失败。人们担心,如果近期俄罗斯无法进行新发射任务,空间站的宇航员将面临“断顿”的困境,可能将暂时放弃空间站回到地面。

  焦立中表示,如果宇航员全部撤回,国际空间站上无人值守,可能会导致国际空间站失去姿态控制,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严重时,国际空间站上的蓄电池组将会耗光电能,逐渐失去动力,慢慢坠落并重新进入地球的大气层,不但这个耗费数百万美元的设施将会坠毁,一些比较大的碎片还可能对地球造成撞击。

  建议与中国合作参照美俄模式

  焦立中认为,随着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相继退役,美国实际上面临着一个航天飞行的“空白期”。在这段时期内,美国无法独立将宇航员送往太空,直到美国宇航局开发出新的设备,或者通过其他的政府或商业航天开发项目。有独立分析指出,在新的飞船具备初级作战能力之前,美国将不会推出类似的开发项目,而这一时间最少也将持续5年。

  对此,焦立中认为,美国应该将中国纳入国际空间站项目,因为中国是目前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唯一有能力将人类送往太空的国家。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其中第一步就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2003年,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

  焦立中建议美国宇航局参照上世纪90年代初和俄罗斯合作的模式与中国展开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专家和宇航员在技术方面的交流将可以为整个项目铺平道路,而程序和流程上的合作则能够让神舟飞船和国际空间站完成对接……美国应该为这件事情做出努力。”焦立中说。

  美国无需担忧敏感技术外流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中美两国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在透明与互惠互利的原则下,两国应该开始在联合载人航天和空间探索方面展开对话。而实际上,两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进展缓慢。

  美国一些官员反对和中国在航天领域进行合作,担心一旦与中国进行商业太空合作,可能导致敏感技术外流,破坏美国在军事太空领域的绝对优势。焦立中认为美方无需有这种担忧,军用价值和民用价值并不能互相转化,这在和俄罗斯的合作过程中就得到了体现。

  “自上世纪以来,美国和俄罗斯在民用太空领域进行了积极且成功的合作,因此中国只会从我们身上学到如何运行民用太空站。”焦立中说,排外和孤立主义已经成了过时的理念,美国应该在和其他国家合作的情况下,努力恢复自己在人类太空探索方面的领先地位。

  国际太空合作需邀请新成员

  国际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洲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今年7月表示,中国目前没有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十几个成员国之中,而在未来的航天事业中,国际合作将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中国将积极寻求国际空间站合作。

  去年10月中旬,美国现航空航天局局长博尔登率团访华,参观了载人航天相关设施,与中国国家航天局负责人进行了会谈。之后不久,美国国家航天研究院院长林德伯格又率领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代表团到中国来。媒体称,这表明中美双方有意在航天领域开展合作。

  分析人士称,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出台了新国家航天政策,摒弃了小布什政府航天单边主义论调,在某些领域向国际开放。焦立中也在文中提到,美国宇航局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评审委员会曾指出,国际框架内的合作是国际空间站项目成功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因素。该委员会表示,在未来太空项目中,这种国际框架要得到扩展,应该邀请新的成员参与新兴的航天计划。

  相关

  国际空间站何时“寿终正寝”?

  7月底,俄罗斯航天局官员称,国际空间站可能将于2020年结束自身使命。此后,围绕着国际空间站何时“寿终正寝”传出了多种说法。

  其实近年来,关于国际空间站命运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有消息称,由于维持国际空间站运转耗资巨大,让美国宇航局产生放弃这个空间飞行器的念头,曾有意让国际空间站在2016年坠入大气层烧毁。不过,奥巴马政府对太空政策做了修改,砍掉了小布什提出的以重返月球为目标的“星座”计划,决定将国际空间站的工作时间至少延长到2020年。

  美国前总统里根于1983年最先提出了国际空间站的设想,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并开始建设。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

  国际空间站建设与维护工作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其他成员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洲航天局。空间站内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由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组成。

  美国航空宇宙公司的航空工程师阿罗尔认为,美国当前并不能完全放弃国际空间站,因为人们仍需要它来提升太空勘测能力。欧洲航天局和另外一些参与国也在想方设法地继续让这个基站停留太空中。美国宇航局发言人暗示,其他多个国际空间站参与国家的负责人已经就空间站的使用问题达成一致,目前各方正在努力确保其寿命能够延长到2028年以后。(刘一)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