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俄罗斯火箭发射失败 国际空间站或面临关张

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俄罗斯“进步”号飞船发射失败后,美华航太协会理事、曾专门从事国际空间站系统管理工作的美国航天专家陈西书对人民网记者说,尽管美国航天局有意淡化此次事故对国际空间站运作的影响,但其潜在影响还是较为严重的。

  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俄罗斯“进步”号飞船发射失败后,美华航太协会理事、曾专门从事国际空间站系统管理工作的美国航天专家陈西书对人民网记者说,尽管美国航天局有意淡化此次事故对国际空间站运作的影响,但其潜在影响还是较为严重的。

  陈西书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终结后,无论向空间站运人、运货都依赖俄罗斯航天器,运人靠“联盟”号飞船,每半年远送一次,运货靠“进步”号飞船,每3个月运送一次,二者都使用“联盟”型火箭进入轨道。目前,国际空间站上的物资还可维持6名宇航员5个月的生活,而“进步”号的下次发射时间预定在3个月以后,从表面上看不会影响宇航员生活,但目前要对此次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因此“进步”号下次能否准时发射还不确定。假如未来几个月内,国际空间站得不到补给,航天员将被迫节衣缩食,甚至不排除全部撤回地面的可能性。

  陈西书说,按照计划,几名宇航员不久便要搭乘“联盟”号飞船前往空间站,以替换目前在空间上的部分宇航员。由于载人飞船的推进火箭是同一型号的,因此“联盟”号飞船能否按时升空也是未知数。美国航天局空间站项目经理马克・萨夫里迪尼已表示,本来要返回地面的一名美国宇航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将在空间站上“多呆一两个月”。

  不过,陈西书也认为情况未必完全悲观。美国私营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的“龙太空舱”将在今年11月进行试验性升空,并与国际空间站实现交互对接。由于美国航天器与空间站交互对接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因此“龙太空舱”完全可以在试验性飞行中便为空间站运送一些补给。此外,俄罗斯“联盟”型运载火箭的事故,也有可能促使美国航天局加快载人的新型多功能太空舱的研制步伐,尽早结束单纯依靠俄罗斯航天器的被动局面。

  陈西书说,除俄罗斯的航天器外,日本和欧洲也掌握着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技术和能力。不过,多年来,日本、欧洲认为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主要是美国航天局的事,自己只想拥有这方面的能力,而不想花费过多资金来完善这种能力,因此达不到每三个月向空间站运送一次货物的水平,也不可能随时待命升空。按计划,欧洲和日本的货运飞船将在明年3月和5月各进行一次太空飞行。

  陈西书认为,这次出现事故的“联盟”型运载火箭于上世纪60年代研发成功,本来是为苏联登月计划而设计的,性能相当可靠。出现事故的原因可能有3点:第一,火箭研发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系统本身存在老化可能性;第二,几十年来,许多制造火箭零配件的工厂可能已经不复存在,零件的供应链条断裂;第三,也不能排除管理疏忽的可能性。(陈一鸣)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