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最近你们搞统计遥感挺火的啊,又拿奖啦,工作很有前途嘛……”今年以来,统计遥感项目组的成员们总是能听到这样祝福的话语。因为连获“北京市第十届优秀统计科研成果评比信息技术类一等奖”、“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信息技术应用类二等奖”等殊荣,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统计遥感项目组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也渐渐为人熟知。正是在他们几年如一日的努力下,统计插上了遥感的翅膀,在科技兴统的天空中越飞越高!
同心协力,项目组应时而生
统计遥感项目组是随着北京局队统计遥感事业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2006年,借助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契机,局队开始尝试将遥感等空间技术引入农业统计工作中,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统计调查方式。面对这样一项全新的工作,局队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明确农业农村处负责具体业务,数据中心、计算中心、设计管理处、行财处、人事处、机关服务中心等处室联合提供配套支持,这样的多处室联席办公形成的临时性组织就是统计遥感项目组的前身。在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局队统计遥感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了起来,课题《基于“北京一号”小卫星的统计可视化平台建设》获得了“北京市第九届统计科研评比课题二等奖”。2008年,投资处带着地表动土工程遥感统计专题加入项目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更加壮大,建设内容涵盖范围更广。
经过了两年多的狠抓苦干,冬小麦面积、玉米面积、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等专题的遥感测量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已经完善,实现长期业务化运行成为了必然趋势。同时,随着项目建设逐步接近尾声,数据中心、设计管理处等支持处室逐渐退出项目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管理队伍成为了实现遥感业务化运行的首要问题。2008年下半年,局队以农业农村处遥感工作骨干为基础,吸收投资处和计算中心部分人员建立了初期的统计遥感项目组。2008年9月,又聘用两名遥感技术人员常驻局队参与遥感项目管理工作。2009年,统计遥感业务化运行工作正式启动,以农业农村处、固定资产投资处为业务化运行执行单位,计算中心为后台系统支撑部门的统计遥感项目组正式建立。项目组下设6个执行组,包括业务组、技术支持组、外业调度组、数据处理组、设备管理组、系统维护组。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组织管理不断优化,正是在各小组的密切配合下,统计遥感工作才能高效、有序地开展,北京才能成为全国首家实现统计遥感业务化运行的城市。
甘于奉献,做精小事
潜心钻研、默默奉献是统计遥感工作不断前进的基石。作为项目组负责人的农业调查处处长张群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而在大家心中他更是这种团队精神最好的诠释者。在项目建设之初,局队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潘耀忠教授给统计遥感工作人员普及遥感知识,当时遥感这个新鲜事物在张群的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生性健谈的他在课间与潘教授闲谈,他略带调侃地说:“潘教授,遥感我不如你,统计我可在行”。作为遥感项目执行者他,嘴上不认输可心里却明白:如果不懂遥感,就只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样发展下去遥感项目建设很难产出实用的成果。为此他下苦功啃读遥感书籍,平日里那么爱说笑的他突然间安静了下来,让大家一时摸不着头脑。在半年后的一次遥感项目讨论会上张群给了潘教授一个不小的惊喜,他的连续发问给这位名教授出了不少“难题”。会后潘教授吃惊地说:“张处长,你什么时候偷练的内功,让我这个科班都一时招架不住”。统计遥感项目组成员们正是以潜心钻研的精神换来了别人对统计工作、对统计工作者的尊重。
在这个团队里“坚持”二字很重要。如果你还存有疑惑,那就看看他们的外业调查工作,相信会有深刻的体会。外业调查组组长董智皱着眉头,边拨弄着手指边说,“今年去了将近100个村,13个郊区县跑了个遍,农民忙时我们连续三四天跑外业调查,一天调查两三个村是经常事,农民闲了我们还在忙……”边说他还会边下意识地摸一摸自己的腿。他这个外业组长兼司机不好当,各个遥感专题都是急茬,经常是两个专题并行,既要顾了这个又不能落下那个,连续出车让他常感觉腿脚酸痛,但为了遥感工作他还是选择坚持。
遇到天气异常、路况不好同样需要坚持,有时更要直面危险。2009年8月下旬,为摸清山区玉米种植情况,项目组驱车到位于大山深处的房山区十渡镇王老铺村进行实地调查,山区的路崎岖不平,越来越窄,快要进村的时候车辆由于过宽上不去。为看清楚情况,项目组成员搭上了当地老乡的农用车进入山区深处,越往里走山路越崎岖狭窄,陡峭的悬崖就在旁边,农用车在山间摇摆前行,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脱离小路发生可怕的事情,当时在场的项目组成员咬咬牙没有退缩,坚持完成了全部调查。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坚持,才有了对收获更多的期盼。
提到收获没有人比负责产量工作的罗勇更有感触。这位干农业统计工作已经20年的年轻“老同志”在这项工作上可是倾注了很多感情。随着局队将主要农作物遥感测产确定为重要的业务化运行指标,他的干劲更足了。记得有一次他到大兴进行小麦的实割实测,当时正值盛夏,地面温度已经达到了50多度,等完成测量工作,他已经嘴唇干裂、浑身无力,几乎要中暑,在树下缓了很久才恢复过来。秋粮测产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经常要伴着露水在玉米地中穿行,走完一条垄浑身就已湿透,胳膊和腿上留下条条伤痕,但每到此时他反而有种“收获”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用他朴实的话说:“我生长在农村,对农业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也自然地渗透到农业统计工作之中”。
细心呵护,期待美好明天
统计遥感实现业务化运行以来,项目组成员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呵护项目运行,他们看似只是做好了一件件田间地头的小事情,却成就了创新北京农业统计调查方式的大事业。默默地付出终于取得了回报,2010年,统计遥感项目组收获了不少惊喜,主要农作物遥感测产实现了双轨运行;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测算研究工作初步完成,完整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监测方法体系初步建立;全年累计补充查找的地表动土工程投资额接近60亿;研建的“北京市统计生态资源遥感测量运行系统”荣获第十届北京市优秀统计科研成果评比信息技术类一等奖和第十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信息技术应用类二等奖。2010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更是对北京统计遥感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如今的北京统计遥感工作名声显赫,韩国农业遥感专家特意慕名来取经。
对于项目组的每位成员来说,统计遥感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为了这项事业,项目组“元老”王艳艳带着局队领导的重托远赴日本学习;为了这项事业,新人郭航加班加点地忙碌着。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每个人认真做着每一件小事,共同期待局队统计遥感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张雪原 长舟)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