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两院院士李德仁:按需服务的新地理信息时代到来

数字地球与物联网结合到一起,就变成智慧地球了。智慧地球比数字地球又进了一大步,能把地球上所有人和物的信息整合到一起,通过传感器传送到网上,将静态服务变为动态的实时服务。

   “随着新空间信息技术的出现,一个按需服务的新地理信息时代到来了。”日前,两院院士李德仁在成都理工大学作题为《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的学术报告时作上述表示。

  李德仁指出,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以电子地图为基础,而新地理信息服务则要求为用户提供包含地图、影像和兴趣点更加丰富的各种服务,兼具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关联性等特性。与传统时代相比,新地理信息时代具有服务对象扩大到大众用户、用户也是空间数据和信息的提供者、传感器网络将数据由死变活等典型特征。

  “新地理信息时代可通过传感器网络,实现专业人员与用户间的互动,让大家共同参与、按需服务。”李德仁介绍说。

  例如,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交通系统可利用过往车辆传感器、交通路口传感器、普通用户的3G手机等采集相关路况数据,从而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车辆拥挤、降低延误损失。

  在介绍数字地球时,李德仁为听众放映了敦煌莫高窟的三维影像图短片。此短片是研究人员将拍摄的照片信息输入电脑,经过特定软件还原制作出的。“这样就可以把文化遗产数字化永久保存在电脑中。一旦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文物工作者可调用存储数据,及时并准确地恢复莫高窟原貌。”

  李德仁将数字地球与物联网分别总结为“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和“秀才不出门,能做天下事”。他说,物联网实现的是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一个形象的例子是,下班途中,我们可以远程遥控启动家里的空调、电饭煲等电器,回到家便能吹着空调舒舒服服地吃晚饭。

  “数字地球与物联网结合到一起,就变成智慧地球了。”李德仁表示,智慧地球比数字地球又进了一大步,能把地球上所有人和物的信息整合到一起,通过传感器传送到网上,将静态服务变为动态的实时服务。“这样人和人、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都沟通起来了,地理信息随之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彭丽)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Foursquare拓展本地广告业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