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是建立在卫星导航技术应用之上,通过利用空间卫星系统全天时、全方位向用户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服务形成的产业。目前,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已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八大无线产业之一,也是继蜂窝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大IT经济新增长点。有观点认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只受人们想象力的限制。可见,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是十分巨大的。
一、国内外导航产业的基本情况
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GPS市场的规模大约为249亿美元,市场的复合成长率约为14%。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13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最终用户设备和系统的年收入将达到2400亿美元。而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市场规模仅有100亿人民币左右,只约占全球市场的5%。
近年来导航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 车载导航快速增长
由于车辆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包括道路指引、车辆紧急事故救援服务、车辆失窃协查、以及实时交通信息等功能。因此,受到有车族的普遍欢迎,成为GPS的主要应用领域。
2001年,全球车用GPS硬件市场仅为34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219亿美元。根据iSuppli公司预测,2006年到2012年全球汽车导航系统的出货量的增长将超过三倍。2006年汽车导航系统出货量为1,980万台,到2012年汽车导航系统出货量将达6,510万台,增长3.28倍。
目前,我国车载导航市场尚处于市场启动初期,但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2年,我国车载GPS的销售量仅为15万台,到2007年已经达到46万台,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其中,2006年的增长率已接近30%,2007年超过了30%,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从市场潜力的角度分析,我国车载导航系统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从装车率看,截止2007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5600万辆,但车载导航仪的加载率仅为2%左右。而日本的汽车车载导航系统安装率高达59%,欧美也约为25%。由于我国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建设发展速度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远足旅游人数逐年高速增长,对导航产品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高。
根据赛迪的研究数据,到2013年我国前装市场和后装市场都降将达到100亿元。而日本一家研究机构保守预测,到2010年,中国车载导航的产值至少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面对如此大的潜在市场,目前世界各大厂商都在千方百计力图挤进这个市场。
(二) 全球PND市场占比将呈现下降趋势
PND作为手持导航产品在2006年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2007年PND产品占所有导航设备大约一半的出货量。In-Stat预计在2011年之前全球PND市场将从2006年的1400万增长到5600万。
然而,随着GPS导航手机的普及,全球PND市场的增长呈现出了减速之势。iSuppli 2008年9月的调查显示,全球PND出货量增长减速。今年前后,具备GPS导航功能的手机增长速度将超越PND,我国PND市场经历快速增长后也将放缓。根据赛迪公司发布的《2008-2009年中国PND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PND市场全年总销售量达到164.5万台,同比增长71.4%;销售额为27.1亿元,同比增长24.3%。2009年中国PND市场销量将达到214.2万台,实现30.2%的增长率。而后,将呈现出逐年放缓之势。2010年270.8万台,2011年311.6万台,分别增长26.4%和15.1%。
(三) 全球GPS手机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
根据拓墣产业研究所的数据,2007年全球GPS手机出货量为1.1亿支,渗透率为9%。到2009年GPS手机出货量升至2.2亿支,比2007年翻一番,渗透率将达到14%。2008年全球GPS功能的移动电话将产生500亿美元的收入,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达到1000亿美元。
未来五年我国GPS手机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根据In-Stat的研究报告,2007年中国GPS手机市场出货量正规渠道达到近100万,是2006年出货量的8倍。诺达咨询公司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GPS手机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08~2012年,中国GPS手机市场销售量将由2008年的275万台,上升到2012年的4200万台。2008年5月有关部门对网民关注度调查显示,对GPS手机定位的关注度列第四,仅低于影音娱乐、双待和上网。
未来几年GPS手机将持续升温,技术和市场都将取得快速发展,GPS功能将成为手机的标准配置并为用户广泛接收。由此带来的以位置服务为核心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也将迅速成长,成为移动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随着3G的发展和国内汽车市场的持续升温,GPS手机市场前景看好,预计2011年GPS手机市场将会超过10%的市场份额。
二、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 车载智能通信系统(Telematics)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和需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仅仅作为代步工具的时代即将过去。根据美国交通部的一项研究,目前全球每人每周在汽车上度过的交通时间已超过5亿小时。未来这个数字肯定还会越来越大。这就必然要求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要向移动信息平台的方向转变,具有移动办公的功能。
目前,欧洲导航市场已经发出了值得我们关注的信号。资料显示,尽管近年来导航产品附加的功能不断增多,并且已经从奢侈品进入了大众消费领域。但是,需求却在不断下降、价格不断下调、市场也在不断降温。以欧洲导航设备业最大的制造商TomTom为例,该公司2008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就下降了83%,销售额同比下降22%。而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Telematics的新车装车率逐年提高。2000年的新车装车率仅为0.16%, 2007年已经上升到18.64%。在美国、日本的市场上,车载智能通信系统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应该说,从车载导航到车载智能通信系统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Telematics作为以汽车为中心构建的一整套信息服务体系,它将传统导航仪等车载信息终端与一个更加强大的信息服务后台联系起来,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以无线语音、数字通信和卫星导航为基础,通过定位系统和无线通信网向驾车者和乘客提供各种互联网服务,使汽车变成一个移动的信息平台。
当前Telematics的主要功能已经包括基于GPS与实时交通信息的路线规划与指引的导航定位;不停车实现自动付费;当发生车祸或车辆故障时立即发出呼救信号,得到紧急救援;通过卫星定位提供失窃车辆的搜索、追踪与控制的汽车防窃功能;通过雷达感应车与车之间安全行驶距离,实现防止相撞的自动防撞功能;实现车辆性能的自动检测与维修诊断的功能;收发电子邮件、定制个人咨讯等的个性化资讯接收功能;高音质与高清晰度的视听设备、游戏机、个人行动咨询中心、随选视讯等多媒体娱乐资讯接收功能等。
(二) 与消费电子产品继续加速融合
进入21 世纪以来,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汽车工业带来巨大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建立在车载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之上的车载导航仪,集汽车电子技术之大成,成为快速发展的汽车电子产品。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线传输速度加快,导航电子产品正在由车载电子产品向消费电子产品方向发展。不仅与出行相关的增值业务信息如动态交通信息、天气预报、乃至停车场和各色餐饮购物商务信息日益拓展,网络终端、移动电视、视频音频播放、电子相册等娱乐功能也正在逐步融合到各种导航设备中。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各种移动导航设备的市场渗透率必将会大大提高。
(三) 监控系统专业化市场将不断扩大
卫星导航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是重要市场,与此同时,监控系统也必然逐渐向专业化发展,形成很大的市场。随着定位技术的发展和集群网在全国的普及,导航终端产品日趋成熟,车辆监控、防盗系统,渔船调度系统正在快速发展。车辆调度系统己从特殊车辆监控、公交车和出租车调度,向长途运输车监控、物流调度及私家车的安全防护上发展。监控系统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已出现全国联网的专业化车辆监控中心和监控服务公司。
(四) 基于位置服务的LBS系统将是一个重要市场
手持导航仪与通信系统相结合,形成基于位置服务的LBS系统,也将是今后卫星导航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市场 。这一市场的产品将呈现多样性的特点:手机+卫星定位;PDA+卫星定位+通信模块;网络定位和卫星定位组合;通过中心站和通信网实现导航和位置查询等。定位信息服务将成为通信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通信商的介入和人们对这一技术的认可,基于位置服务的市场将会快速发展,并逐渐超过车辆导航市场。
随着产品成本的降低与体积的微型化,市场上已出现供儿童、老人、病人等特殊群体甚至宠物使用的手表类、寻人仪类、儿童玩具型、项圈型GPS产品。这些产品可佩带在身上,嵌入老人的拐棍中,作为学生书包和服装的组成部分,甚至植入体内。
(五) 个人导航设备成为发展较快的领域
据市场调研公司IC Insights最近发布的2009年的报告显示,由于全球经济衰退,2009年全球电子系统市场将连续第三年下滑,总体产品出货额预计比2008年下降2%。尽管如此,在2008年增长最快的电子系统领域中,个人导航设备仍位居第五位,增长了9%。高于无线个人与局域网(8%)和有线(包括宽带互联网)通讯(8%)。该公司2009年新的报告显示,五年预测内增长最快的IC应用中,GPS个人导航设备仍在其中,增长率将达12%。用于航海、登山、越野、探险等各种用途的个人导航设备将会受到热捧。
(六) 完全依赖卫星信号导航的局面将被打破
针对在高楼林立的大城市里GPS信号经常会被遮挡,无法实现连续导航的问题,德国一家研究机构已经开发出了一个不依靠卫星信号,而借助安装在周围环境中的无线局域网络辐射实现导航的系统。资料显示,这个系统在城市中的任何地方通常都可以接收到多达40个不同的无线局域网络的信号,因而比卫星导航更精确。甚至在大型建筑物内也可实现导航。日前,这一系统已经通过测176
试。如果实现产业化,在大城市中必将成为GPS导航产品的强大竞争对手。
(七) Google Earth加盟导航产业值得关注
早在2006年初,美国大众汽车公司、Google、以及图形芯片制造商 nVidia ,就已经联手开发3D导航系统。大众汽车公司希望将Google Earth的强大地图搜索功能整合到未来大众汽车的导航系统里,以期令大众车主获取更加真实、准确和详尽的驾车指南。这种三维的导航和显示,将更加真实,使驾驶者和乘客能够本能地了解自己与周围地形地物的联系,更清晰地描述建筑物与马路间的距离和精确度。同时,他们也在合作开发其他方面的应用。与现在使用的导航产品相比,未来的车辆导航系统将以三维的真实效果呈现,并且还可以依据车主习惯和要求实现导航系统的个性化自动内容更新。(常志海)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