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上合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

到2026年低空经济生态体系初步构建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

近日,胶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上合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对上合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的总体要求、重点发展方向、重点行动、保障措施等逐一明确,抢抓低空经济产业新赛道先机,加快推动上合新区低空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打造面向未来、御风前行的“上合低空之城”。

上合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黄金窗口期,以锚定“建设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生态高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合低空经济先行区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两大“国字号”平台优势,以场景应用为突破口,以高端制造为落脚点,以平台服务、数据服务为核心,引培低空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研发、开辟低空应用场景、打造良好产业生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上合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高端制造为支撑。

二是坚持以场景应用为引领。

三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

四是坚持以数据服务为核心。

(三)总体目标

到2026年低空经济生态体系初步构建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

引入2—3家行业头部企业

培育10—2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其中,“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5—10家

建设1—2个低空数据平台、低空飞行器整机及关键技术研发中心

打造3—5个试点示范应用场景

引育30—50名高层级专业人才

培训300—500名专业技术人员

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合低空之城”

二、重点发展方向

以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为主体,以体系建设和数字赋能为两翼,以“低空经济+五大新城”多维度多元化应用为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体系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一体两翼N场景”发展格局,构建多业联动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一体

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

以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为主体。重点发展大载重、长航时的工业级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及其关键技术、零部件、任务载荷,前瞻布局eVTOL方向,打造集低空飞行器“定制研发设计、订单化加工制造、航材贸易销售、综合保税维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两翼

体系建设与数字赋能

构建低空智能协同运转体系、低空数据服务中心,聚焦低空经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1.建立低空智能协同运转体系。加快低空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低空空域与飞行器的信息感知与数字孪生功能,建设集“硬件、物联、数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低空智能协同管理平台,打造空天地全域覆盖、协同响应、互联高效的低空智能网。 

2.建立低空数据服务中心。注重数据资产沉淀,加强政企联动、部门联动,共享行业应用数据、政务应用数据,逐步拓展数据存证规模,加强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建立数据资产库,加强存证数据“二次开发”,强化技术标准、管理程序、解决方案、商业模式等信息挖掘、加工和整合及输出,打造上合低空飞行数据资产库。

N场景

“低空经济+五大新城”多维度多元化应用

拓展低空经济市场化应用,立足上合新区“五大新城”建设,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下游打造警务安防、环保探测、应急救援、低空物流、飞行驾照培训、低空旅游、国土测绘、远程调度、航拍建模、农林植保等N项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示范案例。

三、“六大行动”

以场景应用为突破口

以高端制造为落脚点

以平台服务、数据服务为核心

推动上合新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产业筑基行动,加快推进低空产业链群发展

1.招引头部企业。围绕工业级无人机、eVTOL等细分领域,加快引进大疆、亿航智能、极飞科技等飞行器整机研发、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研制等头部企业、创新型企业,围绕关键共性制造技术研发、低空飞行器整装、任务载荷装备、核心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推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落地,抢占产业链核心位置,提升产业链话语权。围绕研发制造、基础设施、生产制造、飞行服务等低空经济各领域各环节,加快构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2.做强存量企业。鼓励新动航空等企业加快技术攻关,推进关键工艺、核心技术、场景应用等全系统技术创新突破,打造冠军产品和首台(套)技术装备,发展成为行业“小巨人”;推动制造业企业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引导中集、新华昌等集装箱制造企业,向无人机机库生产拓展;引导中集创赢、海尔新材料等企业,研发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为无人机机身、机翼、平尾生产提供原材料,进一步提升本地产业协同配套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3.打造特色载体。多载体承接低空经济发展,依托上合数字产业园,开展低空飞行器设计、研发、中试、成果转化;结合上合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基地、上合国际人才双创产业园建设,争取搭建无人机创新创业孵化器,吸纳集聚无人机研发、生产和应用领域的创业企业、团队;依托中宝弘航空科技产业园项目,推动工业级中大型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生产制造项目落地建设;依托青岛胶东航空交通研究院与规划建设的临空航空产业园积极联动,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相关企业在新材料、核心零部件、智能载荷装备、整机设计组装等方面,与低空经济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融链延链,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二)实施场景探索行动,多维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4.促进低空飞行融合公共服务。①应急救援及公共卫生领域,打通应急物资无人机低空配送通道、载人低空飞行空中急救通道等,强化医疗应急响应机制,融入胶东经济圈航空急救一体化布局。②环境保护领域,通过无人机挂载摄像头,巡查黑臭水体及露天垃圾堆放点、防范秸秆禁烧、勘察排污口等,规范生产行为。通过无人机挂载各类传感设备,进行环境数据采样,为环境影响评价及制定环保方案提供支撑。③公共安全领域,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河道巡检、森林防火巡检、电力巡检等,排查安全隐患。围绕火灾应急处置,通过搭载红外设备,寻找火源、隐藏火点等,实现对早期火情抓小救小,及时精准灭火。重点在洋河镇莲花山半径10公里内打造森林防火试点示范场景。通过无人机搭载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模块,各类传感器,并融合AI算法,构建住建领域低空巡检体系,对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安全、路桥及绿化病害、违法搭建、植被破坏、违法开挖等场景进行常态化高效巡航监测。 

5.推动低空飞行赋能生产作业。①推行无人机授粉、水肥、农药喷洒、土壤分析等现代化农业场景应用,以铺集镇、里岔镇、胶西街道办事处为区域载体,打造低空现代化农业示范场景。②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或激光扫描技术,对已有建筑进行三维模型建设,建筑三维模型接入胶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为胶州市各类数字化建设提供三维立体底图服务,结合无人机和BIM技术,对在建项目进行全过程数字化、可视化监管,为“五大新城”建设提供科学准确的三维数据支撑,打造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建设试点示范。 

6.开展低空飞行消费级业务。①开展文化旅游业务。聚焦无人机航拍服务,探索载人低空飞行旅游观光服务。以上合板桥新城少海西侧景区、如意湖景区为区域载体,打造经济文旅应用示范场景。②开展各类低空飞行器相关科技体育赛事。联合行业协会、高校、研究机构、高端智库等,举办“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中国—上合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飞阅上合”国际航拍摄影大赛等活动。③开展物流运输业务。依托京东、顺丰电商物流,探索“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无人机解决方案。引入美团、顺丰、京东等头部物流配送商,建立无人送餐等高时效、高精度物流场景,打造城市低空物流网络、智慧物流体系。在三里河街道办事处,选取试点社区,打造入户物流试点示范场景。在胶东机场开辟设立永久航线,探索低空物流对接航空物流进行高附加值产品投运。④开展“空中机场大巴”载人低空通航业务。以构建“空中一小时交通圈”为目标,探索建立覆盖全青岛市的低空载人航线网络。

(三)实施体系构建行动,探索构建低空数字赋能模式

7.建设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完善基站、光缆、雷达、卫星等通信设施建设,构建“5G+北斗+低轨卫星”等技术手段融合的智能通信系统,保证低空飞行区域内通信服务全覆盖,重点保障试点示范场景区域高速稳定通信。在医院、学校、广场、交通枢纽节点等低空飞行重要节点设置临时起降场地、起降点。结合胶州洋河通用机场布局方案及各类飞行营地建设规划,重点打造一批地面固定运营基地,满足各类通用航空飞机、动力伞、滑翔伞、热气球、无人飞行器、eVTOL的起降、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功能需求。 

8.打造“任你飞”低空智能协同管理平台。依托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简称UOM平台),加强与青岛市无人机管理平台对接,建立健全精细化空域管理机制,探索布局建设商用低空飞行地面服务站,对城市低空空域进行精细化分类划设,提供飞行申报、飞行情报、飞行告警、信息发布等低空飞行服务和协同运行服务。飞行控制端通过对低空飞行器网联化协同管理,强化智能飞控、避险功能,打造社会管理行业管理融合、无人机有人机协同的运行监管模式。搭建低空数据服务中心,汇聚低空飞行器飞行参数、低空场景应用等数据,建立低空经济数据库,引导头部企业数据商探索运用上合新区低空经济相关数据开发特色数据产品,逐步实现低空数据要素价值化。

(四)实施开放合作行动,高水平推动低空经济“出海”

9.主动融入全球低空经济产业链。依托上合经贸综服平台,链接上合组织国家研发、生产及应用等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共同组建“中国—上合低空经济国际协作联盟”,开展链条可控培育、集群融合发展、国际合作营销、专业项目孵化等领域合作。依托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开展无人机等产品综合保税贸易,抢占中国无人机企业走向上合组织国家市场的保税贸易高地。 

10.推动上合低空经济模式输出。建设中国—上合国际低空产业创新基地,开展上合组织国家国情、低空产品技术市场需求、订单供给商业路径、方案输出解决场景模式、友好合作资源及关联行业互动模式等研究,形成可供推广的区域、行业应用经验模式。在上合新区、胶东经济圈、黄河流域、上合组织国家设立一批无人机应用服务站,形成“产品+应用”上合解决方案对外输出范式。 

11.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活动。举办“上合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依托“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等重要活动,开展低空领域高端智库交流、新产品展示、新场景发布等活动,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探索低空经济领域创新应用及技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共同推动相关产业国际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提升上合新区低空经济影响力。

(五)实施“飞手”培育行动,强化无人机应用人才队伍建设

12.夯实无人机基础教育。发挥我市职业教育中心作用,制定无人机专业教师培训计划,引进、培养无人机操控与维护高端人才,将低空经济领域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我市职称比照认定清单,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基于现有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开发无人机设计、制造、运行、空管、特种作业飞行等专业培养方向,打造集无人机系统导论、无人机制图、无人机装调检修、无人机操控等专业课程于一体的基础教学体系,提升“飞手”技术理论水平。 

13.建设标准化培训基地。依托上合青岛星天航空产业园等园区载体,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在青岛市设立实践基地,开展实操实训,引入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CAAC)、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合格证(AOPA)等社会认可度高的无人机操作手认证资质,支持培训机构参与制定无人机国际教学、技术标准制定,拓展产教用融合办学新模式。拓展无人机操控员实训课程,通过不同场景的模拟和实践训练,培育能够胜任各类无人机飞行任务的“飞行小哥”,打造从飞手培训、考证、实训到企业定向用工的全链条培训基地,形成无人机操作手培养特色模式。

(六)实施要素聚合行动,全方位赋能高质量发展

14.加强创新驱动。加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加快青岛胶东航空交通研究院、青岛市无人机总体优化设计专家工作站、青岛市智能无人飞行器研发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整合联合行业内的创新资源,引育低空领域高端人才。重点围绕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共性关键技术、轻型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重要零部件、低空飞行器结构设计、任务载荷外设、数字装配等方面开展研发,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15.加大金融支持。发挥上合资本港作用,聚焦低空经济产业,拓宽低空经济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主体创新低空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本设立低空经济细分领域基金。大力推进银企合作,支持低空经济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16.强化政策支持。针对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项目落地建设、研发平台集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行业领军团队引进、专利技术转化应用、企业产品适航认证等重点领域予以补贴支持,对低空经济发展重大事项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重点扶持,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