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第六次人口普查即将开始 首次应用遥感技术

试点中,我省把“遥感测绘”技术用于普查区划制图,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保密承诺书”等人性化方法,为化解此次人口普查所面临的诸多难点作出积极探索。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即将开始,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登记时点,上门登记时间段为11月1日至11月10日。届时,普查员将通过入户询问或设登记站的方式,对人口情况进行当场填报。

  9月20日,辽宁省暨沈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到目前,我省为排查难点、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各地相继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开展了普查试点,进行普查区域划分、户口整顿、业务培训和物资准备等各项普查前的准备工作。

  试点中,我省把“遥感测绘”技术用于普查区划制图,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保密承诺书”等人性化方法,为化解此次人口普查所面临的诸多难点作出积极探索。

  本次人口普查难点和亮点在哪?

  人口普查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在这次人口普查之前有一个共识:即将到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难度较以往将会更大。

  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郑坚告诉记者:“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随着普查内容的增多,普查的工作量和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了应对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增多的新情况,普查内容在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年前常住地状况”和“迁来本地原因”两项,共达到21项。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内容多达49项,分为按户填报的项目和按人填报的项目,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28项。住房状况、人口迁移流动情况、人口经济活动等被首次列入普查项目。普查过程中还第一次采取了长短表的技术,并增加了《暂住人口表》。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即将开始,此次普查内容的设置更加完备。

  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设置的项目中,除人口基本状况、住房、迁移、经济活动、婚姻、生育、社会保障等内容外,还特别增加了身体健康方面的项目,并对原有的劳动力项目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与此同时,住房等方面的调查项目内容也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更为详细,除居民楼外,写字楼等也被列入了普查范畴。

  此次人口普查的对象范围也与以往有所不同。自2010年11月1日零时起,居住在本户的人口,以及户口在本户而未居住在本户的人口都要填报调查表;流动人口既在流入地登记,也在流出地登记;本次普查还首次把港澳台和外籍人士纳入了普查范围。

  针对不同的普查对象,此次人口普查入户调查的普查表有4种,分为短表、长表、供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使用的 《境外人员登记表》以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其中,短表上有18个项目,长表上有45个项目,《境外人员登记表》有11个项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共有8个项目。

  据参加过此次人口普查综合试点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要填写的表格比较复杂,每户普查填表大约需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

  盘锦用遥感技术全国唯一试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户分离现象也愈加突出,人口普查的复杂性也必然提高。若仍沿用手工划分普查区域、绘制地图的做法,则很容易出现地域和建筑物遗漏,从而导致人员遗漏的情况。

  如果将人口普查区域精确地划分为若干个普查小区,普查员一图在手,“划区定楼、以楼定屋、以屋查人”,就会准确锁定普查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普查效率,并且避免重复、遗漏等现象发生。

  “在以往的人口普查中,普查员使用的基本都是参考行政区划图手工绘制的普查区域示意图。 ”盘锦市统计局数据中心负责人才成告诉记者,“这种示意图比例不一,大小各异,无法有机相连、无缝拼接,对‘地域上是否完整覆盖、住房建筑是否存在遗漏’难以进行准确可靠的控制和核查。 ”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认真研究这一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遥感测绘技术发展成果,借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规范的地理测绘数据,辅助进行普查区域划分和绘图工作”的方案,并选定在我省的盘锦市进行专项试点。

  通过试点工作,探索和检验这一方案“保障人口普查对地域和建筑物实现完整覆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进行推广提供依据。

  2009年8月至11月间,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省、市人口普查机构精心组织实施,在大洼县进行乡级区域和普查区划分与制图的试点,并取得了成功。

  “这次普查在划分普查区域及绘制普查区图时,首次使用遥感影像和数据地理信息资料,对绘图的技术要求和设备的配置要求明显高于以往,精确度也更高。 ”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郑坚表示,“该方案选在我省盘锦进行专项试点,体现了国家对我省工作的信任;我们在试点中积极完善这一方案,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益匪浅。 ”

  人性化工作方法沈阳将签“保密承诺书”

  今年4月中旬,沈阳市在启动人口普查综合试点时发现,部分居民回答普查问题时顾虑重重,虽然国家一直强调人口普查员必须遵守保密原则,但一些市民还是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外泄。

  少数人怕暴露房产等个人财富信息;个别超生户由于害怕罚款而对生育情况进行隐瞒;更多的市民是怕个人信息被滥用,因而对陌生面孔的普查员将信将疑。

  面对普查对象怀有种种顾虑这一情况,沈阳市人口普查办公室站在普查对象的角度来进行换位思考。他们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的法律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日益增强,个人隐私权理应得到尊重。

  为此,沈阳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按照《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方法,设计制作了沈阳市人口普查《保密承诺书》。

  普查员入户时将与普查对象现场签订《保密承诺书》,确保普查对象的个人信息依法保密,不被泄露,以消除普查对象的疑虑,提高普查配合度。 《保密承诺书》还提供了人口普查机构的举报电话,对于普查登记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普查对象可进行举报。

  据沈阳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副主任高亦兵介绍,在今年上半年进行的沈阳市人口普查综合试点中,该市试用了签订 《保密承诺书》的方法,效果良好。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后,沈阳将在全市范围推行这一人性化的工作方法。

  ■采访札记

  人人配合受益人人

  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工作,需要广大普查对象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人口普查是最大规模的统计,也是动员人数最多的统计。它不同于抽样调查,每个普查对象都要查到位,因此,它需要全体普查对象积极配合才能办成。

  普查员们十分辛苦,然而,在现实中有少部分人对他们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理解与支持。有人不给普查员开门,让他们不得不多跑几个来回;有人隐瞒真实信息,使数据的真实性打了折扣……其实,我们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人口普查绝非只是普查员的事,配合普查员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经济的发展要靠人的发展来推动,求发展其实最终求的还是人的发展。真实准确的人口普查信息将在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其后使每个参与普查的群众受益。因此,我们每人都有责任认真填报真实信息,让人口普查的数据尽量做到真实和准确。

  □记者/郭宝平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