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网 老白 | 文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2021年全国地质勘查通报》(下称《通报》)。
《通报》显示,去年全国地勘单位实现总收入4047.24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中央管理地勘单位实现总收入418.02亿元,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实现总收入1449.69亿元,其他地勘单位实现总收入217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3.2%和36.2%。
据了解,2021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73.81亿元,同比增长7.5%,自2013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2006—2021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对比图
在资金来源中,中央财政42.06亿元,占总量的24.2%;地方财政76.44亿元,占总量的44%;社会资金55.31亿元,占总量的31.8%。
进一步细分,在基础地质调查方面,我国去年投入资金13.32亿元,同比减少33.2%。去年的工作进展包括: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3.9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重力测量0.2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地球化学调查2.8万平方千米;圈定清洁土壤面积1.2亿亩等。
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方面,我国去年投入资金45.91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近半数资金投向了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高达22.24亿元。
去年的主要工作进展,包括: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2.5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环境地质调查3.0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24.7万平方千米等。
从资金投向可以看出,我国越来越重视地灾防治工作,资金在不断向该领域倾斜。
全年收入超过四千亿,地勘市场的规模相当可观。据了解,除了传统地勘单位,该市场还活跃着不少地信公司,如航天宏图、测绘股份等。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5月,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赴航天宏图开展信息化交流。双方就实景三维技术在辅助规划、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决策,特别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面的应用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在信息化平台建设、地质数据处理的先进技术和地质信息化成果在各行业的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