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泰伯网 宋潇旸
编辑 | 鹿野
进入2022年以来,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进入加速期。而实景三维的应用前景,一直是业界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复北京市作为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城市。结合北京国家试点工作,计划2年内形成全市并动态更新的多精度、多粒度、分等级的“实景三维北京”。此时,北京也正在推进建设智慧城市V2.0,并将构建全市统一的时空基准底座的重任交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承担。
当实景三维遇上智慧城市建设,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目前,北京正在探索基于共性基础平台推进实景三维建设,泰伯网邀请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党委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品祥,谈一谈实景三维建设的北京经验。
基于实景三维数据形成智慧城市一张图
2021年6月,北京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城市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北京试点结合智慧城市“一张图”、规划自然资源“现状一张图”,形成 “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陈品祥介绍,结合北京国家试点工作,计划2年内形成全市并动态更新的多精度、多粒度、分等级的“实景三维北京”。
其中,全市0.2米地形级实景三维(DOM+DEM+房屋、道路、水系、境界、地名地址等重要地理实体),将成为智慧城市V2.0时空底座的基础框架。另外,将在怀柔科学城及周边100平方公里内形成季度更新的0.3米地形级实景三维(DOM+DSM+自然地理实体)。
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全区域,将形成0.05米的城市级实景三维(Mesh模型、激光点云数据及二三维地理实体)。同时,形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全区域部件级实景三维(道路设施部件);形成丽泽金融商务区1平方公里部件级实景三维(室内外地下空间部件)。
陈品祥表示,在全国来说,北京是较早开始建设三维数据建设的城市之一,在数据获取、数据产品及应用方面均有一定经验积累。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