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网讯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在接受采访时乐观预计,在2028年至2030年三年间,无人驾驶全行业将迎来商业化高潮。但目前,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魏东认为,到2025年,相关的管理办法、国家标准也有望出台,这将意味着整个行业的全产业链实现标准化,意味着全环节的成本透明以及更多的参与者,进而在2028年至2030年三年间,迎来无人驾驶全行业的商业化高潮。
2021年第四季度,萝卜快跑载人订单量达21.3万单,萝卜快跑已在多地启动商业化收费运营,定价也比专车、快车高。其在提价中逐步剔除纯体验型或尝鲜型的用户,留下作为存量的有固定刚需的用户,为未来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营作储备。
单从通勤效率来考量,目前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叫车速度比不上现有网约车,且出于安全考虑,行驶速度往往较慢,整体通勤效率也相对低。
魏东直言,自动驾驶出租车与无人车直接的竞争关系是“没有竞争,逐步迭代”。对于公共出行市场,无人化必然能够实现,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有天然的成本吸引力。
据魏东透露,今年,百度也将在北京亦庄推动主驾无人的自动驾驶向公众开放。
商业化机会在2025年之后,“无人化”将是重要一步,只有实现“无人”,商业化才有意义。
当前,对于自动驾驶落地的要求中,安全员仍是必备,这就增加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人力成本。不过目前,对于自动驾驶落地,配备安全员的行业要求仍然无法绕开。
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难点一方面在于技术本身仍在不断迭代,能够覆盖、服务的范围依旧受限,例如一些更加复杂的乡村道路等仍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