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在美国虚拟平台Decentraland上,一块数字土地被卖出了24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52万元)的高价,约合售价2.7万元/平米。换算到现实世界中,同样的价格可以买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市中心100平米左右的房子。
这是当下元宇宙所产生的惊人力量。
作为新兴概念,许多人对元宇宙依旧呈雾里看花状,但资本与市场对其热情早已势不可挡。
2021年10月,Facebook更名为Meta,随即掀起了元宇宙前所未有的狂欢。尽管没人知道它何时会来,会不会来,仍旧不妨碍资本的热情被点燃,一时间各类企业争相入局。
除了科技公司,车企们也希望能借上这股东风,从去年9月份开始,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便开始注册各自的元宇宙商标;传统汽车也不甘落后,近期,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也注册了元宇宙相关商标,仅仅是上汽集团申请的元宇宙相关商标类别就达100个。
继新能源造车、自动驾驶的风口之后,车企们在入局元宇宙呈现积极姿态。
进军元宇宙赛道的方式
一夜间,无人不谈元宇宙,但目前,元宇宙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确切定义。
直至当前,国内车企抢注原宇宙商标的潮流仍未停止。
2021年9月,理想申请“理想元宇宙”相关商标;2021年10月,上汽集团申请了包括“车元宇宙”在内的上百个元宇宙相关商标;2021年11月,吉利集团申请注册“几何元宇宙”……此后,蔚来、小鹏、比亚迪、哪吒、长城等诸多汽车品牌纷纷抢注“元宇宙”相关商标。
对于车企抢注原宇宙商标的意义,比亚迪回应称,现阶段暂无计划开展相应业务,注册商标主要出于商标保护方面的考虑。
管中窥豹,其他车企抢注商标的出发点或许与其类似。某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行为更多的是为车企造势,便于品牌宣传与营销。
除了未雨绸缪、暂不涉及长远计划的商标抢注战外,有的车企则瞄准“软件定义汽车”,抢先将原宇宙落实于数字座舱等新应用。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