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一直都有一个“遗憾”:没有自己的飞机场。
2004年,苏州提案建机场,限于上海机场的“辐射”,苏州被迫宣布“5年内不造”。
2010年,苏州再次提案建机场,无果,同时上海加快虹桥航站楼建设。
2018年,上海第三机场落户选址的消息甚嚣尘上,南通和苏州之争,最后花落南通。
今年,江苏省官方公开回应:“苏州机场十四五期间恐难开建”。
惦记了近20年的机场梦碎,苏州反而转身立下了“力争到2023年,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500家,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的flag。
建了工业园,没了机场
在外人看来,顶着万亿产值地级市的帽子,苏州建一个飞机场的问题并不大。
根据苏州市统计局披露的数据,苏州2020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3亿元,税收收入2005.1亿元。
眼瞅着江苏省内南京有禄口机场、无锡有硕放机场、常州有奔牛机场,南通也规划了新机场,而苏州机场的计划一直在“计划”中。
虽说苏州参与管理苏锡两市共享的硕放机场,也持了大约三成的股份(17亿元的注册资本中,苏州出资5亿元),但毕竟机场坐落在“隔壁”地盘上。
上世纪80年代,苏州市曾想在现在的工业园区建民用机场。考虑到建造地机场使用面积较大、耗资不菲。而当时苏州经济还没发展,政府最终把欲建机场的土地和新加坡共同开发成了工业园区。
有当地人说,最初计划建机场的土地,用来建了工业园,是苏州错失了建机场的好时机。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