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师范大学在贵阳签署共建“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双方将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运行为契机,依托并拓展现有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通过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学生、开展各类天文培训等活动,助力贵州师范大学射电天文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推动贵州地区天文学科和天文教育事业发展。
自我国宣布“中国天眼”对全球开放后,“中国天眼”作为“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已在国际交流合作、国内科研创新、地方经济带动等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全人类探索宇宙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效能、提高成果质量,并依托贵州大数据优势,围绕“中国天眼”做足科研科普文章,建设贵州天文强省。
签约现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院士说,希望双方紧密合作建设“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使之成为FAST数据共享、高效产出的合作平台;并进一步合作推动建设省重点实验室、参与国家相关项目、推动建设FAST扩展实验小天线阵列,为支撑服务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阵列(FASTA)的预研究工作积累技术和人才。
“FAST已成为贵州的特色‘新名片’,促进了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科技实力的提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力说,国家天文台、贵州师范大学共建“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将大力推动FAST项目与贵州大数据建设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贵州天文学科大发展,支撑“中国天眼”国际开放。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韩卉说,学校将主动对接,细化落实合作规程,凝聚多方力量,继续为“中国天眼”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平台保障,为“中国天眼”团队做好强力支撑和优质服务。
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展射电天体物理研究,基于FAST和面向下一代平方公里望远镜阵列(SKA),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型人才,打造一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射电天文人才队伍。双方合作还将逐渐拓展至大数据、云技术、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混合现实、人工智能、机电、天文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为“中国天眼”运行和相关配套建设输送技术支撑人才,助推贵州师范大学打造国内一流的天文教育和天文科普基地。
同时,国家天文台将利用贵州师范大学参与的“国家未来网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优势,在建设“天文数据国际共享云平台”、FAST阵列小型先导试验阵列、“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天文数据中心——贵州师范大学镜像中心”等方面提供支持。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