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能不能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2020年9月14日晚,由高瓴资本掌门人张磊组局,奇绩创坛创始人陆奇、去哪儿网原CEO庄辰超以及90后国仪量子CEO贺羽等进行了一场关于“价值”的对话。
聊到大家创业的起点:有的宏大如“科技报国”,有的朴素如“过上好日子”,有的经过了缜密的计算,有的全凭一腔激情......
而对话的重点则放在了“长期性”上。
张磊更愿意讲述的是,“高瓴抢deal能力不够强,但能够静下来深耕并获得成功”的故事,正如他自身通过努力逆袭一样。「我这个人就喜欢打仗,而且一定要打到最后一滴血。」
“16年,近800多单”
16年以前,张磊自身以创业者的身份从北京起步。耶鲁基金会投资了3000万美金,也是高瓴资本最原始的一笔资金。
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中国这个舞台上,工业化、城镇化、互联网化、科技化同时在上演,做网络的扎克伯格、做钢铁的卡耐基、做石油的洛克菲勒同时登上舞台。
舞台之上,张磊陆续下注腾讯,豪赌京东,收购百丽,入主格力.....
前前后后的时间,高瓴资本也投资了腾讯、京东、京东健康、携程、美团、摩拜、滴滴、美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宁德时代、格力、福耀玻璃等知名企业在内的近800多家企业。
相比于其他投资机构,高瓴更像是一家咨询公司。一共近350名员工,其中负责投资的仅有几十个人,其他人都是在帮企业做解决方案。
深度介入企业,或许是张磊阔步往前的底气所在。
被议论较多的还是,曾作为超长期合伙人的张磊陆续清仓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的一番操作:在京东去年股价起飞之前,生生把自己减持成了散户;在蔚来股价翻10倍以前、特斯拉股价400美元的低点清仓了......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