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IBM全球高级副总裁Ginni Rometty谈智慧地球

  今天早晨想和大家介绍一个背景,我要跟大家介绍三件事情:第一件刚才DC也提到了,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然后我和大家评论一下为什么我们要取得更多的进步。第三,我想和大家谈一下究竟实现智慧的地球的意义和概念是什么。

泰伯网

  首先从世界发生的变化开始说起。不知道我们当中有没有人知道在今天的金融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相信有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预料到,在中国会发生什么样快速的变化,而且很多人也不理解这种变化将会在全世界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大家还记得那本书的名字吗?——《世界是平》,现在我们经常认为世界变得更小了,我想说世界变得更加有风险了,同时这也是非常好的机会,可以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智慧。说智慧、智能是说我们所有的系统、所有程序都应该更加智慧。因为有一些事实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第一点,我们的世界现在正在变得需要更加透彻的感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数据,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将拥有10亿个晶体管。在两年之内将有三百亿个射频标签,还有50亿的手机。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样我们就需要大量的设备,它能够感应,可能关于金融业务、关于健康、关于交通,所以在全世界将有大量的信息被创造出来。

  另外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互联,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到2011年的时候,将会有20亿的人上网,但更有趣的是将会有一万亿的东西都是在网上互联了,我们把它称为“一种事物的联系”,也就是说所有数据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是前所未有,这将给我们一个机会,就是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智慧。我们有更透彻的感知,有更广泛的互联,使得世界变得更加智能,所以这里就需要有更强大的能力综合分析所有的数据,而且它应该是成本效益比最高的,同时还应该有预测性。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做下一代电脑,你们将会听说,有种计算机每秒钟可以处理一千万亿次的计算,而且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说世界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得更加智慧。所以你可以对很多东西有更加透彻的感知,比如互联性。为什么我们对此感到非常激动呢?因为我们需要有更大的进展。

  我想现在的世界是非常有趣的时刻,因为这个时刻我们的世界将发生变化而且必须发生变化,大家可以考虑一下现在我们日常碰到的很多系统是多么没有效率呀。我家在纽约,45%在纽约城里的交通堵塞造成的原因不是人们要去一个地方,而是在寻找停车位。同时还有一些过时的程序,在我们的研究当中发现,全世界的供应链中有400亿的没有效率的浪费,它是全部销售量的3%,它占GDP的比例更高,另外还有一些浪费的资源,这是我们变化的最大原因。

  和中国有关的比如说能源——发电,实际上现在电网的效率是如此之低,我们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字,今天的电网会损耗更多的电,这些被损耗的掉可以为印度、加拿大、德国提供整个一年的电量,所以我们面对的这样一个世界,如果你看全世界的这些电脑,85%的电脑能量在任何时候都是被闲置的,与此同时它就浪费了能源。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动力要改变,我们有效率低下的系统,过时的程序,还有对于我们和我们子孙都有重要影响的浪费资源,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创造更加智慧的地球呢。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例子,今天大家一天都会听到相关的概念,我选择了三个例子:一是更加智慧的能源、更加智慧的电网、更加智慧的医疗,还有对于中国非常重要的更加智慧的城市。我首先介绍一下什么叫智慧的能源、智慧的电网。在中国这个话题非常重要,因为在中国我们能源的定价变化非常大,最重要的是能源安全问题,要有稳定的能源、可靠的能源,不要说在经济、环境上的压力了,因为还有环境的很多责任是我们必须要共同承担的,所以有很多的问题。自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的能源消耗,每年要增加12%,在2007年的时候,在中国的GDP的增长是11%,而能源需求的增长是14%,而据预测到2020年的时候,能源消耗将会增倍,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耗国,这个现状必须改变,我们都知道使用能源的成本,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对于能源的使用将对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能源产生了问题,将对经济体系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美国出现的电厂停工也会造成一年1500亿的损失。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不是在中国发生的,一家能源公司在丹麦做了电网节能的工作,他们将电网做了更加透彻的感知,这样可以知道什么问题是在什么地方,他们找到了问题之后他们做了什么呢?他们所做的更透彻的感知是指:首先从电网的资源、配电以及消费整个过程做了更加优化的处理。所以我们对电网研究的时候会发现电网有时候会出现故障,电网停电事故降低了30%,可以看到省掉了很多时间,另外这中间我们提供了很多框架,这是一个统一的网络框架,可以使得你的系统帮助你提高效率。大家知道丹麦是以风力发电着名的,在日本和法国是以核能发电着名,在美国和意大利也做了一些自动测量工作,我们和上海世博会做了智慧电网的项目,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使电网更透彻的感知,而且使它有更高的效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第二个领域是医疗,在2009年的时候中国新的医改方案发布了,未来几年内为中国13亿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渗透到农村当中,要做医疗供应链的优化,为什么要让医疗更加智慧呢?很明显,因为我们有更多的中产阶级,同时有关信息的分享。我知道很多朋友都居住在这里,当要看病的时候要不停地挂号,我们的医疗记录也不能被分享,这中间有很多的成本,同时也会增加被误诊的可能性。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世界大国,它们作出了很多投入在医疗方面。在中国我们需要医疗领域数字化,同时要整合复杂的医疗信息,我们通过比较简单的软件的框架,并且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系统。

  在华南,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国有医院,它每天有一万个病人的就诊量,而且它有不同的部门。另外一个例子,我们用SOA的架构,它使用了统一的平台,开放的标准,同时也适合中国的监管也适合中国的中医药。而且这些信息在不同的部门进行了很好的分享,所以不同部门可以对一些共同的病症做出很好的会诊。

  另外不仅仅是一个医院内部可以分享信息,而且在不同医院之间也可以分享信息。这就是电子信息的好处。在加拿大,在未来的两年,50%的人口将会有电子医疗信息档案。所以能源还有医疗方面,我们马上就可以知道我们会变得更加智慧。

  另外还有一个话题,当所有这些都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得到一个概念,我们要做出一个智慧的城市,我们都在做IT,我们现在是一个城市,它是一个系统中的系统,当你看到这个城市,中间有不同的系统,比如说有医疗、市政设施、交通。事实上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实际上是一个智慧地球的缩影。为什么我会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呢?因为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善我们城市的功能有很大的紧迫性,我们的基础设施总是赶不上我们发展的速度。我不知道很多人怎么样迁入到城市,实际上每年有160万人迁入到城市,到2019年将会有超过500万人口,到2050年的时候大部分人口将近70%的人口都会在城市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政府要有很大的预算确保为所有的公民提供服务,中国也非常了解。而且中国投入了40万亿美元的投资投入到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有政府的收入还有贸易、税收、旅游。如果说不改变城市的基础设施,不能够出现一体化的界面的话,显然我们就没有做出很大的改变。那么这个智慧的城市是怎么运作的呢?它有互联性,更加智慧化,而且有更深的透彻的感知。

  想象一下这个城市它有信息,而且分析这个信息,而且使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对紧急事件的反应,交通的管理,公共的一体化服务。比如说紧急事件管理,城市里的紧急事件管理处理时要知道哪个地方发生了紧急事故,要有准备和反应,而且要能够恢复。比如说一个很好的范例:北京朝阳区人民政府,它使用了SOA的架构,它知道哪儿的公路需要进行清扫,而且公共基础设施不能被盗窃,所以这个过程中要解决城市中所有的信息。而且它创造了一个网络,而且它把这个城市变成了一个网络,变成了一个地图,使用不同的仪器,对方格中的每一块可以实时的报告它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中间会有一个监控中心,使得这个城市比较清洁。管理成本下降了,而且时间效率也提高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另外,一体化的公共服务怎样变得更加智能化。大家都在使用一些服务,比如你去医疗或者税收或者工商登记,大家可以想想,我们去那个地方,这个地方会有一个一体化的平台,你的商业、医疗一站式的就可以解决,而不用排长队。在这个地方朝阳区政府提高了和市民的交互性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大家看看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城市,比如说美国的一个城市,中国的南京也有一体化的公共服务。

  在犯罪率这方面,纽约不再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了,而且有更智慧的实时的犯罪分析。还有很多城市布鲁斯班、伦敦、斯德哥尔摩都有智慧的交通管理,所以我要总结一下,我给大家创造的是一种愿景,我们怎样变得更有智慧,无论是电网、医疗,还有所有这些系统组成一个智慧的城市。很显然我们有现实的机会,是实实在在的机会,我们怎样应用这样一个概念呢。不仅仅是我们要更加努力,也不仅仅是要更多人来做这件事情,实际上要让我们有更智慧的运作。今天会议的其他时间我们会谈到不同的战略,无论是资产的重新利用,还有不同系统的整合,大家开始也看到了这样一个短片,说到了敏捷和流程的改善,所以到今天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对智慧运作有更好的理解。

  非常感谢大家参加IBM的会议,同时我只是给大家展开一个智慧地球的画卷,希望大家一天下来会对智慧城市有更好的理解。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