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们趴在世界地图上,找寻法国巴黎或者美国夏威夷;现在,只要轻移鼠标,不管巴黎还是夏威夷,轻轻松松就能找到;多年前,我们聚精会神找了半天的巴黎或者夏威夷,只是那么小小的一个点儿;现在,巴黎和夏威夷的街道、草木甚至都能看得清楚;多年以前,在地球仪上只能看见地表的大体情形,现在我们甚至能“钻进”地球内部,看一看岩石圈或地幔乃至地核是什么景象……
数字化地球,让普通人眼中原本冰冷木讷的地球变得有血有肉,并成为更加形象的存在。数字化地球几乎能够呈现地球上每一点的所有信息,并与地理坐标一一对应。通过数字化的地球,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和了解世界上任何一点的信息,真正实现了“信息就在指尖上”的梦想。
1998年1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新概念。之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的发展,将数字地球由概念转化成了现实。自此,人类打开了认识地球的新通道。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讲,数字化地球借助遥感技术(RS)获得地球各类信息数据,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对遥感图像及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定位、赋予坐标,使其能和“电子地图”进行套合,让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图像能够“各就各位”,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个管理平台实现所有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调用。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GPS、GIS功能再强大,也需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数据才能成就数字化地球的精彩。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地、山川、气候信息,甚至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文化教育、人口、交通、经济、科技、工农业生产等人文信息都被集合在一起了……毋庸置疑,数字化地球承载着庞大的数据,而用于获取数据的遥感技术无疑是地球数字化之路上的重中之重。
遥感技术(如航天遥感、卫星遥感等),是人类用以获得地球数据的主要途径。随着数字化地球覆盖范围的不断增加以及目标的不断精细化,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已经成为了数字化地球领域的生力军。以Google Earth为例,2005年6月谷歌地球与人们正式见面;其后QuickBird(快鸟)、WorldView-1遥感卫星陆续加盟,每天为其提供图像搜集范围达60多万平方千米区域的数据,分辨精度也达到0.5米。无论从覆盖面积还是精细程度而言,都是难能可贵的。如今通过QuickBird等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说它几乎可以满足一次足不出户的全球旅行也不为过。
据QuickBird(快鸟)及WorldView在中国地区的总代理天目创新负责人介绍,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快鸟及WorldView-1卫星凭借精确的定位性、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及其高分辨率等优势已经为我国多个行业提供了无数高质量的遥感图像。我们有理由期待遥感卫星技术在任何领域带给我们的惊喜,而不仅仅是数字化地球。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