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静态数据已经不能够满足全周期治理的管理需求,如何让管理者做到事前防范、事中管控、事后反思?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运用时空动态数据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百度副总裁、智能云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刘雅雯。
“AI时代,地图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设施。”——百度副总裁、百度集团首席信息官(CIO)、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
“‘时空动态’数字城市将成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百度智能城市白皮书》。
时空数据,俨然成了几天前百度云智峰上除了云、AI之外的又一关键词。
01
时空能力已成制胜关键
即使早已拿下高精地图资质,百度地图业务也已叱咤风云多年,但从交流中能感受到,仍有不少业内人士并未将百度看做时空数据领域的“圈内人”。
但,无论是百度云智峰及会上发布的《百度智能城市白皮书》中大段关于时空数据、动态感知的专业表述,还是百度集团首席信息官(CIO)、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升任百度集团副总裁,都在昭示着百度深耕时空数据和城市感知领域的决心。
大厂们的竞争,已经从C端转向了B端、G端市场。这一局,百度箭在弦上,不得不争。
过去的十年,百度给人的印象一直是那个“将名词变成动词”的搜索引擎;而最近两年,百度越来越多的以“AI企业”的身份出现。这往往让人忽略了其在智慧城市等ToB、To G领域发力的“企图心”。
今年百度云智峰会上,百度明确了智慧金融、智能营销与客服、智慧医疗和智慧城市四大赛道,从大概念来看,这四部分都可以划归到城市智慧化的业务范畴。而以时空数据为代表的城市动态感知能力,正在成为智慧城市市场竞争能力天平上最重要的筹码。
在这一领域,百度不再是“跨界”,而是“圈内选手”,业务涉及应急管理、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底座业务等多个时空数据应用相对成熟的领域。
百度CTO王海峰介绍,百度与应急管理部通信信息中心合作,共同开展森林火险监测、技术研究,形成了林火热点监测服务。今年(百度的)自然灾害预警能力在四川、山西、西藏等林火救援指挥现场的信息决策支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