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4日发表文章称,截至今年2月初,三大运营商共在全国开通5G基站约15.6万个,网络建设的顺利推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
王志勤说,今年是5G网络建设关键期,预计年底全国范围内将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55万个,实现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
她介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5G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商用产品愈发成熟。截至2月初,我国已有43款5G手机终端入网,手机价格下探至3千元区间。5G基站芯片已普遍采用7纳米工艺,单基站功耗已由最初5千瓦下降至2-3千瓦,运维成本显著降低。四家运营商将加快5G网络由NSA(非独立组网)向SA(独立组网)的演进,中国移动已经启动SA设备招标工作,力争在年内实现SA网络商用。
王志勤介绍,在应对疫情危机中,5G远程诊疗、5G智能医护机器人(16.040, 0.10, 0.63%)等应用从试验走向实践,为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5G+4K直播、远程办公、远程教学等应用也在疫情防控隔离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在今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将对优化投资结构、稳定增长速度发挥关键作用。
她预计,“5G+工业互联网”有利于推动工业企业开展内部的网络化、信息化改造,据估计仅网络化改造未来5年的投资规模就有望达到5000亿元。此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测算,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初步估计,到2025年5G商用带来的信息消费规模累计将超过8.3万亿元。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