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中科院研究员吴季在第二届丝路商业航天大会上表示。“中国还没有真正的商业太空旅游公司,我希望中国的商业太空旅游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为中国人有机会早日买到一张通往月球的旅游票奠定基础。”
吴季表示,目前太空旅游费用太高,如果按照1万美元一公斤计算,一个70公斤的游客想上天,大约要花70万美元,“目前还不包括返回的价格。”
刚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其太空航班的飞行票价约为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6万元),飞行时长90分钟,已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3人缴纳了近8000万美元押金预定座位。
在吴季看来,商业航天的市场体量正不断增大,这给行业带来信心。但他也表示,太空旅游必须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首先依靠技术突破,也就是突破起飞和着陆技术。“只要人类进入太空,维护成本就不是很高了。”
月球旅游要突破着陆技术,还需解决高速通信问题,“如果地球上使用的手机微信到月球也能使用是最好的。”此外,所有飞行燃料从月面提取将是最佳选择。“如果要长期生存,给氧还要从地球带上去。”
先前,传统航天的主要目的是为政治服务,包括国防以及重大的探索项目、科学项目,全部由政府投资,政治属性非常强。但上世纪70年代末出现突破口,国际上第一批通信卫星的出现带动了商业航天发展。至上世纪90年代卫星逐渐标准化,大学生开始进入到商业航天领域。
谈及“如何突破航天封锁”,吴季认为,一是靠政府开放,二是依靠大量廉价的商业元器件,尤其是发展自己的技术,三是开辟新市场,在新市场中寻找发展思路。
“希望新航天有更大的发展,瞄准商业航天,瞄准新技术扩展市场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