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WGDC 2019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武文忠进一步阐明了“实景三维中国”的市场空间。他指出,在国家层面上,“实景三维中国”的建设工作主要集中在“地形三维”与“城市三维”两大领域。
武文忠指出,“实景三维中国”所说的“三维”,从目前技术来说大概分三个层级,一是地形级三维,二是城市级三维,三是部件级三维。这三个层级,不管是采集方式还是运行环境,以及服务方向和目标都不一样,“不能笼统地放在一起考虑。”
他进一步指出,从国家层面来看,“实景三维中国”就是要解决地形级三维和部分城市级三维,“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就到这个层面”。
至于让实景三维进入到室内、进入到部件的层面,尽管业界十分期待,但武文忠表示“这不属于国家基础测绘里面的任务”。这一层面的实景三维建设,有待于不同渠道的社会资金投入,并由不同的组织去完成。
据了解,今年春天自然资源部的“实景三维中国”项目公布后,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有人预估这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机会。受此影响,我国三维产业在短期之内迎来了一个小“阳春”。
在本届WGDC大会上,这股“三维潮”也相当明显。据泰伯网统计,参加本届大会的展商中,涉及三维硬件、软件、应用等领域的企业就占了近2/3。
来自拓佳丰圣(上海)科贸有限公司的王磊认为,万亿规模的市场预测也可能保守了。他经过分析后预测,实景三维在全球的产业规模到2025年能达到36万亿美元。
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高级工程师卓嵩也对这个市场做了测算,虽然没有王磊预测的那么高,但他认为千亿以上肯定有的。
三维技术较早应用于测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专门总结了它的几个发展阶段:第一是地形三维,第二是城市传统三维(用二维地图改造为三维数据),第三是实景三维(无结构、无分层分类),第四是素模,第五是实体三维。在他看来,只有实体三维才是“实景三维中国”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但是,针对万亿规模的市场预测,武文忠并不认同。
事实上他一直在会上谈的是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在所谓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
据介绍,我国现阶段在基础测绘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目前有基准站近1万座;国家卫星大地控制网,全国范围内共建设了4500个点来作为平面基准;在高程基准方面,完成全国范围一等水准网建设,总路线长度达到12.2万公里。
还有国家的基础影像资料,十二五期间共获取了1200万平方公里的航空、航天影像,首次实现了优于1米影像数据的全国陆地覆盖。到十三五,我国1米分辨率卫星影像可以实现一年多次覆盖。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