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对118个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进行了落实。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等有巨大建设用地需求的地方政府,纷纷探索综合规划、整体协调的用地保障模式。对地信企业而言,如何将基础地理数据在各个平台间打通,是难点,也是增量。
4月28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举行全省重大项目用地报批工作推进会,明确了负责项目全程协调跟踪的具体经办人。
4月17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推进建设用地审批和城乡规划许可“多审合一”改革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对于自身有预审权限的土地,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并办理的方式。这将为各地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开辟快速通道。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广东省在近几年有着巨大的建设用地需求。2019年的118项重大项目了涵盖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具体执行过程中,广东自然资源部门就线性工程规划论证、耕地占补平衡等问题,与多部门及企业进行协调。
无独有偶,杭州在保障亚运项目建设过程中,自然资源部门牵头,与当地交通、市政、发改委、规划局等部门,完成土地规划局部调整、项目报批等工作,并争取到大量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机构改革后,原本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整合到自然资源部门。这种综合规划、整体协调的新用地保障模式,全国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探索推进。
在政府工作模式转变的前提下,地信企业的运营模式也需要积极适应调整。在配合政府做好用地调查时,不应仅仅将其视作测绘项目来做。如何将基础地理数据进行平台化的运作,纳入整体大数据系统,是难点,也是增量。
今年,黑龙江在保障“百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服务过程中,采取批前沟通协调联动,依托“国土调查云”和土地市场监测监管系统进行实时监管。其中,“国土调查云”的系统影像来自于“天地图”,操作调查结果将上传到内网,通过外网系统可以进行查询。
对于承担具体测绘业务的企业来说,打通自身数据与政府数据系统,尤其是多部门数据云平台间互联互通的能力,将成为巨大优势。根据地区、项目要求定制不同的数据采集、上传、下载的整体化解决方案,或许能成为相关企业业务发展的新方向。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