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网 沈鹿 | 报道
Wolfgang | 编辑
日前,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天地图”)2019版正式发布。从2010年起,这个承载了“数字中国”愿望、在非议和质疑中成长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工程,顽强地走过了九个年头。九岁的天地图,现在在地上狂奔。
一、成功的,都打“融合牌”
泰伯网此前调查报道——《起个大早的天地图》发现,沿用测绘思路做互联网地图的天地图,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商业化发育的先机。
从2014年开始,天地图的重心正在逐步转向服务政府和专业部门。自然资源部成立后,整合、汇交系统内各类地理信息成果就成为了天地图的重要任务。
“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希望各部门能加强合作,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地理信息共享,并通过‘天地图’平台实现各种数据从‘简单汇集’走向‘深度融合’。”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司长李永春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连续五年获评省“五星级节点”的“天地图·无锡”将在五月份完成升级改造。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目前部门依据正在研究三定方案推行机构改革,但天地图的升级工作仍按部就班未受影响。可见,当地天地图相关工作是在自然资源整体管理框架下进行的。
我国地理信息采取“纵向分尺度、横向分区域、内容分领域”的管理机制,基础地理数据与本部门业务数据进行集成处理的经济与时间成本较高,还受到保密限制。对此,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蒋捷认为,天地图需要基于统一标准和服务分级规则,针对不同部门需求和环境制定差异化版本。
湖南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接受泰伯网采访时透露,“天地图·湖南”作为省内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唯一窗口,已与省质监局、省旅游局、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交通厅、省计生委等厅(局)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采取在线调用及前置服务模式进行合作。
湖南省第三测绘院工程师周午(化名)解释道,“在线调用”是直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在天地图上调用地图服务,而“前置服务”是将电子地图瓦片数据部署在用户单位本地服务器上,用户单位再利用这些数据叠加专题图层。
“天地图·湖南”告诉泰伯网,天地图在起步阶段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汇总方面。但目前,工作已经走上正轨,资料齐全,更新力度也很大,调用起来非常方便,省厅在这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二、受挫的,卡在“落地难”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