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唐粮:三维数据获取技术发展趋势

泰伯网
北京特捷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粮在“北京首届空间信息产业论坛”上的报告

  各位来宾:下午好!

  让我谈趋势,我想来想去,干脆还是谈技术和应用,趋势还是留给教授谈,咱们既然搞企业,就谈现实,根据我们和德国公司合作的情况,看看空间信息获取技术都有什么新进展,其实前面的报告已经展现了这些技术的应用,在这里我快速的给大家回顾一下。

  从现代空间信息生产流程来说,主要是数据获取、数据的处理加工以及存储,一直到最后的可视化。我个人认为数据获取是整个空间信息生产流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其质量、精度决定了将来产品能服务于哪些用户,或者细节到哪一步,这是值得大家特别重视的一个地方。我汇报以下几方面内容:GPS航摄导航、GPS/IMU直接定位定向、数码航摄仪、机载激光雷达、车载激光雷达以及数码热红外仪等。

  一、GPS航摄导航

  我们可以通过在家里用软件对整个测区进行航摄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数据直接输入GPS导航设备,便可实现实时航摄导航。举IGI公司的例子,IGIplan+CCNS4就是这样一个系统,直接用于航空摄影导航,是国际上最早做这件事情的,也是做的最成功的。IGIplan,利用现代所有软件可能的功夫,把软件做的非常方便易用,使大家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一个大测区的设计任务,并直接可以跟Google  Earth进行接口,可以把Google  Earth数据导下来,最后编辑处理,然后用Google  Earth显示出来。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任何一个测区进行任意多边形的设计,标定之后就可以完全自动的进行航摄飞行设计,只需要把相应的参数、航飞精度要求给出,然后就可以自动的解决问题,包括重叠度方面的要求。在不考虑地面起伏的情况下,设计不一定能够满足所要求的航片重叠,利用Google  Earth或者其他现有的数字地面模型数据,就可以进行非常准确的航摄设计了,这是飞行之后得到的结果,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好处很多。

  二、GPS/IMU直接定位方向

  下面谈谈GPS/IMU技术在定向方面的应用。什么是IMU?就是惯性测量装置,通过惯导方法进行姿态测定,道理非常简单,传感器有三个线性元素,X、Y、Z,以及三个空间旋角。通过GPS可进行准确的定位,即确定X、Y、Z;通过IMU便可以进行准确的姿态测定。AEROcontrol-IId就是这样一个系统。它可以跟很多传感器一块使用,包括胶片航摄仪,以及各种各样的数码相机等等。2002年第一次跟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一起引进这项技术,试验结果很好,后来被国家测绘局认可,制订了相应的飞行规范。

  三、数码航摄仪

  数码相机发展的非常快,今天下午章总的报告中已经介绍了数码相机,尤其是DMC。很荣幸的是我本人是DMC的参与者,这个原理是我做的,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把这类产品做的更好。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我们1999年开始研究DMC,那时候CCD的发展得还没那么快,而且非常贵。现在已经变化了,比如这么一个相机(DigiCAM-H39)既便宜、幅面又非常合适,且速度非常快,相比于DMC来讲要便宜得多。以这种相机为单元也可以进行相应组合,比如四拼式,或者进行多角度拍摄等。以后不能只是单一的竖直摄影,最后的目标是要做三维城市等,经常要涉及到模型贴面,如果只是直着向下摄影,获取不到旁边的信息。因此,未来的发展肯定要走向多角度、多种类型传感器结合的方式,即全景全信息式。既然讲到数码相机,我们便可与胶片相机比较一下,它不光速度快,而且辐射分辨率极高。比如这张照片是用很好的航空胶片拍摄的相片,即便用5?扫描也有很多噪声,而数码影像则能很好地反映出物体的细节来。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出数码相机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从左边这张照片中我们不光知道是铁路轨道,而且还可以用之进行质量检查,拓宽了其应用。

  四、机载激光雷达

  这个应用非常广,道理也非常简单,获取激光数据以后得到三维点云,由此得到DSM(数字地表模型),剃除地表信息便可得到DTM或DEM。这是LiteMapper系统,是非常有特色的激光扫描系统,扫描仪一般有三种形式:摆镜式、平推式和多面转镜式,这里采用的是最后一种,其重要特点是匀速,扫描点分布均匀。这套系统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带有所谓全波形记录的机载系统。什么叫全波形记录呢?激光扫描一般原理是一个光束打下来一般只接收回一个信号,或者说四种接收回波模式:回波光强度,再就是第一个回波信号,或最后一个回波信号,或第一和最后回波信号交替接收等,一般激光扫描仪都如此。有什么缺点呢?很简单,比如说接收第一个回波,如果在空中有一个颗粒,,第一个回波就记了一个空中颗粒,没有地表了。最后一个回波情况也一样,比如在大城市里,到处都是玻璃楼,激光可以来回折射,一个光束打下来,不知道反了多少次的光回来了,结果是粗差。这样就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什么叫全波形呢?一个光束打下去,我们记录的不光是第一个回波,而且第二个、第三个,以至最后一个,即所有的回波全部记录下来。这样就首先保证了所有好信息都在里面,当然也包括误差,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段去剔除。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般情况下树木反射情况是这样离散的点,而全波形则是这个样子的。实际意义非常简单,激光打下去以后回来的是所有信号的记录。树木是最好的例子,激光打下来以后不光能把树尖、树杆、树叶等的回波记录下来,还能记录其下面的树丛(灌木),甚至再下面的草以及地面的回波,这样就使得信息量非常丰富,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国际上很多大学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利用全波形挖掘信息潜力,提高应用水平。我讲两个小故事:一是:今年三月份德国飞了一个地方,都是森林,把树、树丛和草剥离掉后,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坑,结果发现是二战时候的弹坑,大的是炸开的,小的是还未引爆的炮弹,而从外面根本看不见,全是一片树林。第二个故事是:在蒙古一片草原上,草下有一些古居住地遗址,从外面也没法发现,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很准确地找到了。该激光雷达的精度也非常高,这是我们在高速公路上测车辙的例子,检测精度能够达到1.3厘米。

  五、车载激光雷达系统

  道理非常简单,将机载放到车上,行进中对周边扫描即可。StreetMapper360就是一个例子。这里采用了360度高速旋转的激光扫描仪,每秒钟一个扫描仪可以达到20万个点,用两个甚至可达到40万个点。配有高速数码相机,每秒钟可以达到7.5幅2K?2K的数码影像,定位定向用的也是前面提到的GPS/IMU这套系统。目前已经对15个F1赛道进行了测量,用于车队的安全措施方案制定和模拟驾驶等,玩车的人都知道。作为应用,现在给大家看几个小短片。车载雷达非常方便,车速可以达到100多公里,100公里情况下,每平方米仍有360个点,密度极其高。激光点通过IMU、GPS定位、定向之后,不需要经过特殊加工就可以直接用来进行点云的三维显示。点云也可以和相应的彩色影像进行重叠,从而得到真实景观。精度非常高,我们在丹麦高速公路实测与全站仪和GPS静态站点比较的结果是,高程中误差可以达到10毫米。

  六、数码热红外仪

  这也是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尤其对于环境的监测,对于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我们感兴趣的是热度的分辨率,具体应用可以留给大家以后共同探讨。

  我今天就汇报这些。谈到未来趋势,也许会是这样一辆“传感车”?谢谢大家!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阎雨:遥感行业的前景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