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有报道称,长沙市街头出现机动车污染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
据悉,通过这些遥感监测设备,在无人值守、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只需0.7秒就能“嗅”出机动车尾气是否达标。每当车辆驶过,遥感监测设备显示屏幕就会显示该车辆的车牌号和尾气相关指数的实时数据,根据分析,显示“合格”或“不合格”的字样。
遥感技术手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以遥感技术手段实现监管科学化、智能化的案例,长沙机动车排气污染遥感监测并非先例。早在2018年7月,一条题为“遥感分析告别人眼,山东国土联合阿里用AI抓违章建筑”的新闻报道就吸引了业界眼球。
据报道,山东省淄博市国土资源局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在全国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卫星遥感照片的自动分析识别与比对,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监察、执法的工作效率。将原先需要几个月的遥感照片分析缩短至一分钟,将国土监察从事后处罚转变为事中干预的工作模式。报道还指出“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生技术力量”。
显然,卫星遥感技术为人们观测地物、认识世界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方法,而且,目前,这项空间探测技术正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深入了解卫星遥感在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近日泰伯网前往淄博市自然资源局,实地了解遥感AI在治理违建方面的应用详情。经调研发现,遥感数据从分析应用到实际落地执行,部门间的壁垒深深制约着该过程的实现。
01.效率和成本
早在2017年初,针对违法建设占用公共空间、侵占公共利益、影响社会公平、威胁公共安全、危害巨大等问题,住建部就启动了卫星遥感监测违法建设全覆盖。
据淄博市自然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6月,中国又发射了高分六号光学遥感卫星,为生态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遥感数据支撑。我们用阿里团队的‘卫星遥感及航空影像识别方案’对淄博市卫星遥感数据实现了实时的人工智能遥感影像自动分析”。
他强调,这些并不是该项应用的最大价值。
“其最大价值在于提高国土执法的震慑力,并节约社会资源。”他进一步分析指出:“公众了解到该项应用的技术水平,会大大减少因侥幸心理而搭建违章建筑的概率,与此同时,违建减少,拆和建的成本都会降低,从而大大节约社会资源。”
不过该负责人也指出,“人工智能分析的应用对从事传统卫星遥感数据分析的公司来说应该是不小的打击,很多专业的分析人员可能面临失业”。
02.“没拿到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