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召开部卫星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卫星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卫星工作机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当前,应急管理部卫星应用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能力与大国应急管理的实战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遥感技术在新时代应急管理中的独特作用,统筹国内外卫星资源,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事实上,我国应急建设发展始于2003年非典时期。2006年,鉴于非典中的经验,国务院办公厅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采取分部门、分灾种管理体制。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根据该方案,国务院组建应急管理部。
此次机构改革,应急管理部整合了来自13个部门的全部或部分职责,是数量最多的。这13个部门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办公厅、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地震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
此外,中国地震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由应急管理部管理。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后,与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也一并作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北师大地理学部教授、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李京表示,“这次大力度的改革,一步到位,其实是对的”。多年来,他曾多次呼吁组建一个减灾应急的国家部门,以整合应急力量。
2018年3月22日,应急管理部干部大会在京召开。一个月后(2018年 4月16日),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应急管理部实行双首长制,即一个机构的党组(委)书记、行政首长由两人分别担任。
不过,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玉普上任后极少公开露面,官网信息显示,部内多个重要活动,均由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主持。
2018年时值汶川大地震10周年,刚成立的应急管理部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仅仅从官网消息的更新频率,就可窥见应急管理部的忙碌程度:
2018年5月8日,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转隶应急管理部。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