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法新社:在航天上,美国视中国为对手

冷战时期,美国盯着的是苏联的火箭和卫星。而近年来,最让美国战略家们发愁的一直是中国航天。

  【法新社1月6日报道】冷战时期,美国盯着的是苏联的火箭和卫星。而近年来,最让美国战略家们发愁的一直是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工作由解放军运作。它如今的航天发射次数超过了任何国家——去年是39次,而美国是31次,俄罗斯是20次,欧洲为8次。它1月3日让一辆太空漫游车落到了月球背面——这是首次有国家做到这一点——并打算在下个年代建设一座在轨空间站。它还希望在随后的30年代送中国“太空人”登月,开展1972年以来的人类首次月球行走。

  中国花在民用和军事航天上的钱现在超过了俄罗斯和日本。虽然不透明,但据经合组织估计,其2017年预算为84亿美元。咨询机构布赖斯航天与技术公司分析师史密斯称,这远低于美国480亿美元的军事和民用航天开支,但却是俄罗斯已降至仅30亿美元的民用航天预算的两倍还多。

  中国领导人非常有条不紊地复制了其它大国所走过的航天发展阶段,一举克服了几十年的差距:1970年发射首颗卫星,2003年开展首次载人航天任务,2012年首次实现载人飞船与在轨舱段对接,另外还启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一中国版的GPS。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军事航天专家哈里森说:“继续按照这一路线去走,他们从航天技术能力上说将会很快超越俄罗斯。”

  中国眼下对商业卫星发射市场构不成威胁。该市场仍由美国太空探索公司和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以及俄罗斯统治。中国在空间探测领域的进展也尚未超过美国。NASA局长就嫦娥4号在月球上着陆向中国表示了祝贺,但美国2011年的一项法律禁止同北京开展航天合作,虽然国会有可能会解除这一限制。

  双方真正势均力敌的有两个领域:短期的空间军事利用以及长期的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开采月球或小行星上的矿产或水(主要是要生产火箭燃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美国一些创企已在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与冷战时不同,新的太空征服战基本上是在法律真空状态下展开的。上世纪60和70年代,华盛顿和莫斯科谈成了几项空间条约,主要是为了保证科学合作和禁止在太空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空间法教授冯·德·邓克说,这些条约都太过模糊,不能真正确定太空采矿等事项的法律后果。此外,它们也已赶不上新军事技术的发展,包括反卫星激光器、网络攻击、电子干扰和地基反卫星导弹,比如中国2007年试验的那种导弹。

  战争法规制的是地球上的冲突,但目前还没有针对空间的相应法律。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有很多。一颗卫星在太空中与另一颗卫星相撞构成“攻击”吗?对等的回应该是什么?民用卫星不应作为报复目标,但军民两用卫星呢?一国该如何对来源不确定的网络攻击做出回应?

  内布拉斯加大学空间法课程教授比尔德说,在太空中区分是否是武器非常难。他还说:“不幸的是,人们很难指望地面上的任何重大武装冲突不会延伸到太空。”他说:“中国人一直在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无论何种结果做着准备,而且…他们也一直在实验对我们的通信、我们从卫星向无人机的传输实施干扰的系统。”哈里斯同意这一说法。他说,“美国一直未能跟上我们空间系统所面临威胁的步伐”,而这让美国容易受到伤害。

  与此同时,同冷战时华盛顿同莫斯科之间存在交流相比,美国同北京基本上没有对话。哈里斯说:“若太空中出现涉及到中国的危机,不清楚我们的军方是否知道该给谁打电话。”

  但其他观察家对于把中国描绘成美国一个好斗的对手持较为怀疑的观点。华盛顿世界安全基金会的威登称,一些中国威胁论的支持者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想藉此从舍不得给钱的国会为NASA争取经费。他说,这些人认为这样就能促使美国放手到天上去做那些他们想做的事情。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