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国产数据库:夹缝中发展初显成效

  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颁奖大会在深圳第十届高交会期间举行。会上,国产数据库以其优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众多国内外竞争中脱颖而出。

  严峻形势下初显成效

  据资料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甲骨文、微软、IBM等国外数据库厂商一直占据着我国数据库产品90%的市场份额。数据库作为信息的“聚变体”,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应用范围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但随之而来的数据库安全问题也不可小视:各种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源代码所属权问题,敏感数据的防窃取和防篡改问题等等,其中数据库源代码所属权问题又是重中之重。

  这种长期垄断的现象,导致许多重点用户过于依赖国外产品,在其心理形成国外数据库“先进”“安全”的既定公式,很难打破。殊不知,使用国外数据库,将源代码掌握在他人之手,为整个网络安全都会留下安全隐患,造成数据库潜在危机。

  反观国产数据库,自进入市场以来始终强调数据库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同时,我国政府处于国家利益的要求,近年来一直倾力支持国产数据库,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举措,从项目、经费到市场都给予明显的倾斜支持。

  未来之路仍然充满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数据库企业已经崭露头角,并得到用户的认可。有网友认为,国产数据库目前在技术上面已经做得很好。由于起步晚、没有历史包袱等原因,在SQL语言符合性、ODBC、JDBC等标准符合性方面甚至比国外主流数据库做得还要好。而且可采取产品捆绑、定制等灵活的服务方式,技术支持人员能针对用户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国产数据库因为企业实力问题,牌子不硬、渠道不畅的确是最大的缺陷。

  在会上,承担的“安全数据库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并成功实施的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在介绍其神舟OSCAR数据库管理系统时表示,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尝试,神舟OSCAR针对政府、军事、国防等敏感行业,在数据安全上大下功夫,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获得公安部和军方的双重安全认证,杜绝了源代码在他人之手而造成数据损失,为敏感部门提供具有高安全级别的功能接口,做到数据库系统“心中有底”,严格把握系统维护和运行。

  毋庸置疑,我国本土数据库行业发展至今,取得了不俗成就,但相较于国外数据厂商,无论是企业规模,测试环境,管理水平等等都相距甚远。另外进入用户视线的时间较短,从而“不了解、不信任”便成为多数用户接触国产数据库产品时的态度。融资渠道窄,行业发展不均衡,盗版泛滥,多数产品只应用于政务系统,没有普及到民用软件领域等等,都成为本土数据库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展望

  国产数据库诞生至今,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发展道路不尽如人意,但可以肯定其前途是光明的。面对外国数据库大举抢滩我国市场的局面,国产数据库企业已经积极培养产品定位,营销方式,后期服务,特别是系统安全性等范畴培养能力,确保数据库安全,为这一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