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三峡库区蓄水,遥感监测护航

  三峡工程于9月28日零时启动第四阶段的试验性蓄水进程,计划将水位抬升至156米,再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抬升,直至抬升到175米的预计水位,历时近14年的三峡工程预计今年10月底11月初可并网发电。不过,在此之前三峡工程还面临着预防地质灾害的严峻考验。

  对人们普遍关注的水库诱发地质灾害问题,相关部门做了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工作,从1999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就全面启动了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采用遥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监测三峡库区每一寸土地,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

  那么遥感是怎么监测地质灾害的呢?水库地区容易产生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山体滑坡、诱发地震等。而遥感影像利用其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的能力,高重访周期、高分辨率的特点,成为地质监测的有力工具。以高分辨率雷达卫星COSMO-SkyMed举例,下图是COSMO-SkyMed的中国总代理北京同天视地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在今年汶川地震中提供的山体滑坡引发的滑坡体堵塞河道的影像:

泰伯网

  从影像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判读出河流,并解译出滑坡体堵塞河道的地点和规模,能在第一时间获知灾害造成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山体滑坡发生的初期,还能根据滑坡影像解译出滑坡趋势,从而对山体滑坡方向做出预测,进行及时处理。

泰伯网

图2 山体滑坡方向预测

  据北京同天视地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介绍,Cosmo-skymed采用聚束成像模式,能够提供合适尺度的小区域高分辨率图像,分辨率为1米,扫描带宽为10公里。

  雷达遥感数据还可用于监测震前微小形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预警工作中可起到很大作用。在本次汶川地震中,COSMO-SkyMed雷达卫星以其高效及快速反应能力在地一时间里获取了世界上第一景震后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并在随后迅速获得了覆盖灾区20多万平方公里的遥感数据,为地震灾区的救急及灾后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遥感监测除了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进行预警,还可以有效监控三峡水体的污染。三峡水库蓄水后,每年的2~7月是三峡库区支流库湾的"水华"经常出现期,同时还存在人为因素引起的溢油、化工废料泄漏等问题。异常水面的波形和其他部分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造成雷达回波强度不同,可利用COSMO-SkyMed雷达数据监测可能的溢油及执法取证工作。今年8月18日-9月6日正是利用北京同天视地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COSMO-SkyMed雷达数据对广西北海银滩附近发生溢油事故的水域进行了连续观测,获得了大量有用信息对海洋、环保、中海油的应急响应部门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遥感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当“高峡出平湖”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一定是一个青山绿水、保护良好的三峡。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