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市气象部门的预测,8月份广州市依然存在局部极端强降雨的可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相关人士指出,随着近期直接影响广东的台风、热带风暴增多,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来自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发生地质灾害1200多宗。
记者从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了解到,广州正在建立覆盖全市地质灾害多发区域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600多名监测员利用居住在隐患点附近的优势,随时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监测。截至目前,1200多宗地质灾害仅造成一人死亡。
据介绍,在进入汛期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和灾害发生前兆特征的巡回检查,对可能出现险情的,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当地政府报告。目前,这一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市地质灾害多发区,监测员达到600多人,这些监测员利用居住在隐患点附近的优势,随时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监测,在监测到异常情况时立即上报,并协助撤离群众。此外,广州还将建设针对重大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网络和应急反应系统。
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相关部门还向受隐患威胁的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卡上载明地质灾害隐患的类型、预防措施、出现紧急情况的处理办法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联系方法。
“幸好有监测人员紧急提醒,及时逃了出来,否则连命都难保了。”60岁的从化良口胜塘村村民徐伯在撤离危险地带后心有余悸地说。今年5月28日晚上10时许,当地暴雨如注,到11时左右,当地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负责人徐石铃听到屋外传来哗哗的声响,徐伯所住的两层小楼旁近20米高的山坡上正哗哗啦啦地滑落大量的山泥,山要崩了。他赶紧叫住在楼里的9位村民紧急撤离,迅速跑到山岗上。
次日凌晨3时许,大量山泥倾泻而下,将两层小楼彻底冲塌。屋内的9人如果不是及时接到警报,在灾害发生前撤离到安全地带,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肆虐的地质灾害,未来广州有何治理高招?
记者从广州国土房管局了解到,从2005年开始启动的“广州城市地质调查”已接近尾声,该调查有助于对广州整个地下结构增加新的、更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今后广州还将根据此次地质调查的成果进行更多专题性的研究。
人为因素是引发地质灾害的“罪魁祸首”之一,广州今后将“对症下药”。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过去编制城市、乡镇发展规划或进行工程建设时,由于对规划建设项目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或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破坏的因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或因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等种种原因,忽视了对潜在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造成一些人为的地质灾害。为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现在建设项目立项时还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
他强调,对于新建工程项目,应严格按照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规定完善有关手续,通过地质灾害防治设计、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降低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广州地质灾害防治的方向,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建立一个集基础地理、基础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专业、多数立体地质数据输入、管理可视化分析评估为一体的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为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的服务平台。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