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网讯 9月21日,微小卫星太空实验服务商天仪研究院、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在京联合举行“天格计划”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该计划由清华大学发起,并主要负责科学载荷的研制;天仪研究院担任工程任务总体,负责微小卫星平台的研制与发射运维服务。
天仪研究院CEO 杨峰
发布会上,天仪研究院CEO杨峰表示,“天格计划”将在2018-2023年内发射24颗空间伽马射线暴探测微小卫星,首颗技术验证星将于2017年底完成研制工作,2018年搭载快舟十一火箭完成发射。
那么,“天格计划”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 冯骅教授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及天体物理中心冯骅教授在发布会上讲到,“‘天格计划’的目标是探测引力波暴在伽马射线波段的电磁对应体,对理解极端条件下的天体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天格计划”的目的是探测引力波,不过它并不能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而是作为引力波探测的一种重要补充,探测伴随引力波爆发产生的电磁波(伽马射线暴),以及通过类似于GPS三点定位的方式对信号来源进行定位。
“天格计划”发布仪式
据泰伯网了解,天仪研究院将为“天格计划”研制、开发标准6U立方星平台,协调运载发射,提供卫星后期的测控、数据接收等,卫星发射后,参与单位、机构将共享探测数据、资源。
同时,天仪研究院也将积极联系国内外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以伽马射线暴探测为主体、搭载其他空间探测、应用载荷;通过天仪研究院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影响力,积极引入国内外投资机构参与到该计划中。
“天格计划”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与商业航天深度结合,是清华大学在伽马射线暴探测领域的技术验证和理论实践,也将是天仪研究院在商业航天与科研领域深度融合的一次超越性探索。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