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完美通过验收。

  泰伯网讯 8月16日,由国务院部署、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承担、5万余名测绘人员历时3年完成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在京通过验收。验收会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普查办公室主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出席会议并致辞。普查办常务副主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主持验收会。

泰伯网

  在过去的三年里,全国各级普查办恪尽职守、攻坚克难,5万余名普查人员夜以继日、艰辛付出,全面摸清了我国“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资源要素和人工设施现状及其空间分布,实施了京津冀PM10和PM2.5等污染源空间分布、国家级新区建设等100余项地理国情监测,正在开展我国地理国情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科学分析。

  普查和监测成果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为领导决策、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管理、区域政策制定、精准扶贫、行业开展调查统计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地理国情监测的常态化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大会质询与讨论一致认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全面完成了总体方案规定的各项普查任务,为国家系统、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我国陆域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状况和基本地理国情,提供了完整、权威的数据依据,达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要求的目标。普查顶层设计完善,形成了《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等20余项技术标准,建立了创新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实施得力,措施得当,管理高效,确保了全国普查整体进度和成果质量;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全员培训、合格上岗制度,编制出版了培训教材和丛书,保证了全体普查员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普查工作管理科学、技术创新显著、成果丰实、质量优良、效用突出,是一项优质创新工程,为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整理|泰伯网 任珊珊)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