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作家、高级工程师、泰伯网特约撰稿人蒋波涛。
越是呼吁的,往往也是缺乏的;呼吁越久,也常常意味着,所期待的事情,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以至于无。![泰伯网](http://www.3snews.net/uploadfile/2016/0624/20160624111715837.jpg)
五届WGDC主题分别为:WGDC2012“地理信息面临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商业”、WGDC2013“跨越边界,共享价值”、WGDC2014“融合 开放 智能”、WGDC2015“构筑地理信息新生态”、今年是“无处不在的地理信息”。
通过历届主题,我们会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那就是WGDC总是在试图带领地理信息行业的从业者们“跨界”渗透到其它行业中去,总是鼓励地理信息“走出去”,通过不断转型升级,追求更高的企业利润和更广阔的赢利点。
跨界融合永远是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这本身不是一件坏事。然而,结果很可能是根本办不到。
在我参加的几届WGDC中,以WGDC2015最为热闹。一年前,随着“互联网+”、LBS+、“万人创业”等概念的流行,那届大会出现了我们测绘地理信息从业者完全陌生的一幕:十几个贴着项目海报的小团队,在展示他们试图将互联网与地理信息结合的探索;此外,捏脚的、按摩的、外卖的“互联网+”从业者也出现在会场。
与此同时,在传统测绘地理信息企业也试图在一夜之间变成下一波BAT们。我当时曾经感慨过,WGDC也许不再是搞传统测绘地理信息人该来的地方了,因为他们干的我们不再熟悉,我们也缺乏这样的时机和资本,去实现那些“天马行空”的地理信息应用。
然而,在WGDC2016上,这些千奇百怪的“互联网+地理信息”都不见了。我有个朋友就是想来看看某个“身家千万”的LBS项目负责人是咋回事,今年发现这负责人没来。
在今年WGDC上,我看到的是去年的热点“无人机”和“倾斜摄影”在唱主角,甚至还有一家做宣传、展览的文化类站台,其余的新东西倒真不多见了。
在“创客专场”中真正有商业价值,有模式创新的项目也是“小猫三两只”,而且创客内容也主要转向了“室内地理价值挖掘”。
跨界,也许真的跨不过去!
为什么我们那么期盼跨界,无非是希望找到新的地理信息应用点、新的价值增长点、新的销售增长点。而这一切的期望,都取决于一个残酷的现实:传统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是一个早已形成自然垄断的半市场行业,一大群在显性和隐性垄断巨头“压榨”下苦苦求生的民企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传统寡头们未达之处。
但问题是,传统测绘地理信息寡头达不到的地方,比如互联网,是BAT们的天下,是传统寡头都要俯下身子的地方,更不用谈试图跨界的众人们。跌跌撞撞一圈之后,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残酷的现实。
行业地理信息巨头将生!这是我个人的感觉和判断。
在未来2~3年内,城管、国土、规划、环保等垂直细分的行业中,必然会在市场和资本的推动下,通过投资、换股、并购等方式出现新一波“自然垄断”的高新科技企业。
留给中小型企业模仿、追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理由何在?
第一,在LBS、网上商城之类的互联网跨界探索碰得头破血流后,许多企业必然会重回本行,重新重视垂直行业的信息化,重新挖掘垂直行业信息化的价值。
第二,行业信息化的深化需求会持续不断出现。已经信息化十余年的政务部门,绝不会再满足“画一画、挂一挂”的应用现状。
第三,一类事业单位的改制会腾出大量的信息化市场,当然,这个腾出过程不会那么顺利,依然会出现许多“玻璃罐里养蛤蟆——前景光明、出路不大”的情况;而许多保有地理信息研发部门的传统测绘院会最终发现那就是个鸡肋,甚至连养鸡肋的动机都将不复存在;
第四、最重要的是资本、资本,还是资本!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