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地点:南京市·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师范大学
会议规模:1000人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理学会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承办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省地理学会
支持部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省教育厅
中国科学院
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际地理联合会(IGU)
一、会议背景
2001年,中国地理学会在上海成功地举办了“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从此逐步建立了学术年会制度。
近年来,地
球系统科学已经成为地学界广泛探讨的热门话题,虽然目前地球系统科学尚未形成明确的学科框架与理论体系,但是随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地
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球系统科学将会逐渐形成。就学科意义而言,及早理清地理学在地球系统研究中所能贡献的理论、方法、技术、思维模式,以及科学问题的
选择与切入点,并且紧密围绕其表层系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地理学以及地球科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地球科学可以为人类发展做
出贡献的重要方向,是拓展我国地理学发展空间的重要机遇。为此,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将以“地理学与地球系统科学建设”为主题,邀请全国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工作者聚会南京,围绕大会主题及专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
历届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简况汇总
年份 |
举办城市 |
承办单位 |
主题 |
会议名称 |
2001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 |
中国地理学100年: |
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 |
2002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 |
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 |
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 |
2003 |
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 |
认识地理过程关注人类家园 |
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 |
2004 |
广州 |
中山大学 |
地理学与科学发展观 |
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 |
2005 |
北京 |
北京大学 |
地理学与中国发展 |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 |
2006 |
兰州 |
兰州大学 |
和谐社会建设与地理学创新 |
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
二、会议主题
地理学与地球系统科学建设
三、分会场主题与召集人
分会场1:地理学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地位、作用与融入
召集人:程国栋(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长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学科主任、研究员)
分会场2:地理学思想与方法
召集人:蔡运龙(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系主任、教授)
李秀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分会场3:面向国家环境保护需求的环境地理学
召集人:陶 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梁 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分会场4: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与人口健康
召集人:王五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杨林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分会场5:城市地理与新时期中国社会变迁
召集人:周一星(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冯 健(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
分会场6:气候变化与灾害
召集人: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方修琦(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
分会场7:海岸资源环境与海岸带管理
召集人:邹欣庆(南京大学地理科学与海洋学院教授)
张振克(南京大学地理科学与海洋学院教授)
分会场8:大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召集人:杨桂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佘之祥(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研究员)
分会场9:全球网络与中国区域创新
召集人:杜德斌(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主任、教授)
丁四保(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分会场10:地理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
召集人:王 建(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分会场11: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评估与考试
召集人:王 民(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
张亚南(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研究员)
分会场12:地理环境探测、模拟与调控
召集人:闾国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王劲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分会场13:第四纪环境与气候
召集人:汪永进(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陈发虎(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分会场14:21世纪地理学:从定性、静态到定量、动态研究
召集人:王 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林振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分会场15:现代农业、乡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召集人:刘彦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张小林(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分会场16:空间规划与经济地理学
召集人:樊 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陆玉麒(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分会场17:基于社会视角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问题研究
召集人:张小雷(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研究员)
陈兴鹏(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分会场18:学术竞争力提升与新时期中国旅游地理发展
召集人:张 捷(南京大学地理科学与海洋学院教授)
黄震方(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分会场19:第二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召集人:王开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徐 玮(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分会场20:纪念重开中美地理交流30周年学术活动
召集人:刘昌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润潮(美国阿克隆大学地理系荣誉教授)
分会场21:2007中国地理书刊展销交流会
召集人:李 平(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助理、编审)
姚鲁烽(《地理学报》编辑部主任、研究员)
四、会议初步议程
11月2日:全天报到(指定宾馆)
11月3日:开幕式、大会报告(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11月4日:分会场报告、闭幕式(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
11月5日:参会者离会,会后考察开始
五、报名与论文摘要提交办法
1、参会报名:请参会人员填写参会报名表(见附件),于2007年10月1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局快件发送到会议联络处。
2、论文摘要提交:口头报告和墙报交流均须提交论文摘要。论文摘要提交的截止日期为9月15日。为了鼓励和支持青年地理工作者参加学术会议,本届大会将评选青年优秀论文20篇,颁发奖励证书,并奖励优秀论文作者500元/篇,参评作者年龄在35岁以下,中国地理学会普通会员或学生会员优先。
3、论文摘要格式要求:大会将印刷论文摘要集。论文摘要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学习)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电子信箱、关键词(3-5个)、摘要正文。每篇摘要正文字数在600~700字,不列参考文献。文件格式:*.doc,*.pdf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