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sNews高级编辑 陈启临)今天的一则消息无疑令不少人兴奋,这就是国务院在9月29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上,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的消息。
北京、深圳目前正在实施电动汽车的限购令。截至8月,深圳摇号购买电动汽车的中签率为100%;北京的状况就不太乐观,自2013年下半年实施摇号购置电动汽车以后,北京人想购买一辆电动汽车,从单月一摇号进入到“双摇”;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北京最新一期新能源汽车购车摇号申请人数达到9448人,创历史新高,中签率降至40%。
过去以来,在部分大城市,电动汽车限购令、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以解决环境问题、治理交通拥堵,一直是难以调和的三大矛盾。但此次消息的发布,也意味着国务院最终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解除电动汽车限购令开始。
解除电动汽车限购令,背后的一方驱动力,来自于淘汰更多的老旧车辆,以及排放严重不达标的黄标车。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在国务院的这次常务会议上,一部分专家还建议:允许并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回收老旧车辆,除有助提振车市外,还可促进再制造,促进生产厂家提高产品设计的可循环、可利用性。
至于哪些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未来可以不通过摇号购买,目前暂未有明确结论,除了典型以电能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猜测,一直被排除在一些城市新能源汽车政策以外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有望获得与电动汽车同等待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或许也将进一步改善国人对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观望态度,并重新审视和确认购买这类汽车的切实需求。而对接未来这些需求的,更离不开一个关键群体为此而背书,这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者,它们既包括传统车厂,也包括互联网公司,还有不少国内的造车创业者群体;三方对于未来汽车的一致趋势是,节能减排和智能化。
其中,智能化不仅预示着车主可以更简单地控制汽车,还可以感知道路环境并作出预判、顺畅出行,比如了解实时的路况信息、或者基于今后的V2V、V2I等先进感知模式躲避拥堵。技术的推动有望成为限制政策之外的城市治理利器,这也是国务院此次推动新能源汽车限购令解除,更令人在意和憧憬的一个远点。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