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News讯 9月30日,十一国庆节前一天,我国于7时1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
这是我国在2015年执行的第3次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该卫星是我国第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我国发射的第20颗北斗导航卫星,工作轨道为地球倾斜同步轨道。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据报道,该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采用全新导航卫星专用平台,首次搭载星载氢原子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星载氢原子钟、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是国家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自2012年底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以来,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性能指标稳中有升,满足10米指标要求,部分地区性能优于承诺指标。根据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据北斗网报道,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包括基础产品、应用终端、运行服务等较为完善的北斗产业体系,完成初期市场培育,正在从行业应用拓展到大众应用,呈现快速发展局面。数据显示,国产北斗芯片、模块、天线等关键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性能、价格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累计销售超过9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已分别占据国内30%和90%市场份额;面向智能手机的国产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已经面市。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统筹整合现有资源,正在联合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现已完成基本系统建设,2015年底具备提供基本服务能力,2018年可向全国提供大众米级、行业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十颗卫星发射圆满成功(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这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向地球倾斜同步轨道投送卫星,同时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2次飞行。
延伸阅读:2015年前两次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情况
北京时间3月30日21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由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送至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这是我国首次采用上面级技术执行中高轨的航天器发射任务。
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
新一代全球覆盖的导航卫星从性能指标上要比目前在轨运行的北斗系统能提高1到2倍。普通卫星定位最高水平可能将达到2-3米的定位精度。由于新一代卫星主要为满足北斗系统的全球组网需求,卫星的寿命也将由8年延长至10-12年。
4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宣布,该卫星准确进入工作轨道,有效载荷顺利开机,地面成功接收到卫星下发的导航信号,标志着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发射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
7月25日,“一箭双星”将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至目标轨道
北京时间7月25日20时2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远征一号”上面级将两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本次任务是“远征一号”第2次飞行,也是首次执行运送双星入轨任务。
此次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坚实一步。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均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入轨后,将与先期发射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共同开展新型导航信号、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