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Esri任志峰:所有人都能轻松用地图,乃GIS在智慧城市应用一大愿景

任志峰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地理平台建设也不是非零即一的,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使其逐渐进入智慧城市的轨道中去。

泰伯网

  (文/3sNews高级编辑  龙薇)“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相对于传统的GIS行业应用系统,地理平台能够跨行业使用、跨系统支撑,更好地发挥空间信息的独有价值。” 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应用咨询师任志峰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上演讲时表示。

  作为WGDC2015智慧城市专场的演讲嘉宾之一,任志峰在会上进行了以“地理平台的智慧城市实践”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会后,3sNews对任志峰进行了独家专访。他表示,天津生态城的成功经验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性。有些城市起步晚,或者机制并没有那么灵活,但地理平台建设也不是非零即一的,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使其逐渐进入智慧城市的轨道中去。以下为采访实录。

  3sNews:Esri中国在智慧城市方面有何布局?

  任志峰:我们理解的GIS对智慧城市的支撑应该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智慧行业层次,即常说的行业应用,比如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管线等内容。这些应用和传统的行业信息化建设是一脉相承的。Esri提供了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利用GIS强大的空间信息挖掘、分析能力解决专业的业务问题。

  二是智慧平台层次,Esri称之为地理平台。地理平台将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地理平台要承载并发布城市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数字城市建设所积累的大量空间信息资源,供各行业信息化系统调用;另一方面,地理平台还需要能整合各种通用IT资源,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等智慧城市特征IT资源,通过“地图”真正发挥其智慧之处。

  这两个层次,大家可能会对智慧行业更加熟悉,对平台的了解往往局限于共享平台。事实上,地理平台还能更充分地发挥协同以及实时信息支撑能力,实现跨行业使用、跨系统运营,更好地发挥空间信息的独有价值,让上层应用搭建得更快,更经济,也更智慧。

  3sNews:天津生态城作为行业应用的典范,其它城市能否复制其成功经验?

  任志峰:其实,这涉及到了普适性的问题。Esri在开展天津生态城地理平台建设前,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天津生态城方面也强调“可推广,可复制”的平台特性。

  我认为,天津生态城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也有以地图为通用形式去组织管理各类异构信息的主观需求,这为地理平台建设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与国内其它智慧城市建设相比,天津生态城的规模并不大,但同样拥有维护城市运转的各个职能部门,而相似的组织构架就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平台就是帮助人们把资源、数据、功能等要素共享出来,让它们在整个城市内部流转起来,单位之间、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合理的分工协作。从这个角度而言,任何城市,无论规模大小,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相通的。

  Esri地理平台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至于其具体的应用程度,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差异性。城市有规模大小,智慧城市建设面向政府、企业、居民等各个方面,侧重点也有不同,简单复制应用层的做法,不一定行得通。实际上,智慧城市的定义大都倾向于 “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和模式”,但在基础设施层,对大量异构信息高效便捷流转的需求却是一致的,这也正是我们在Esri智慧城市布局中强调平台作用的主要原因。

  3sNews: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推进地理平台会有什么样的阻力?

  任志峰:智慧城市或者地理平台,都是比较新的概念,推进过程难免曲折。我认为智慧城市地理平台推进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具体的实践者对信息化整体考虑的周全程度。

  很多智慧城市的参与者,无论是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考虑问题往往都是从自己熟悉的那个领域出发,例如要建设智慧城市,他就会考虑,做一个系统把他的业务整合进去,是否可行?其实,无论是平台,还是系统,只要满足他的业务需求就行。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每一个单位都这么做,再把这些部件拼起来,却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一如盲人摸象。有人摸的是象鼻子,有人摸得是摸象腿。真正的智慧城市——这头完整的大象,却很难让人感知得到。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Esri定位的地理平台,恰恰是智慧城市各部位有机连接的纽带。

  3sNews:在这些地理平台应用已落地的智慧城市里,Esri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任志峰:近年来,地理平台在智慧城市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苏州工业园,它建设了一个地理信息云平台。整个园区的软硬件和数据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各委办局和园区企业如果想用地图和地图上的资源,并不需要自己再去搭建一套GIS系统。各单位和部门在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各自开展自己擅长的工作,最终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应用互联互通的目标。

  另一个案例是中石油地理信息平台,中石油地理信息平台是国内油气行业首例基于集团总部构建的公共地理信息平台,为整个油气的上、中、下游业务应用提供完整的基础支撑服务,功能覆盖石油行业的所有业务,很好地实践了地理平台思维。

  从一开始的勘探,物流,到销售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信息化系统,且信息化系统都要用到地图。如果没有统一的平台,各地各部门去独立建造,不仅造价昂贵,而且不同的系统之间无法沟通。中石油地理信息平台把所有地图应用,包括地图的操作、分析、甚至导航和三维,还有各个部门的专题数据的成果,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去运维管理。而且如果中石油的下属公司要建自己的系统,与该平台也不冲突,而且他们还可以调用平台上的所有资源。

  3sNews:地理信息企业,尤其是GIS平台厂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什么优势?

  任志峰:地图作为载体,本身是“不挑食”的,作为提供地图的地理信息企业,Esri在不同的行业都有多年的积累,与其它公司相比,有着应对整个城市不同行业需求的先发优势,这也是地理信息企业所占据的优势。

  在城市内部的协同上,GIS用的是空间位置作为异构对象的共同特征,符合人类自身的直觉。如果没有地理信息系统,我们很难提出一套概念模型去整合城市里所有的人、物和事,这一点在物联网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物联网上来的信息都是动态的。万物互联,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动态信息要想发生关系甚至产生智慧,除了利用空间位置很难再有其他选择。

  3sNews:诸如美国恶犬地图这样的地图应用,在我国能否推而广之?

  任志峰:其实,无论大小城市,每一个人在自己居住的城市都有相应的关注点,诸如许多人关心露天烧烤、井盖安全的问题。如果信息化能帮助到公众的话,大家还是会去用的,这就要求智慧城市面向居民的信息化应用反应要足够快,内容要新鲜,更贴近公众生活。

  以天津生态城为例,它们尝试做的基于地理平台的微信公众号,上面目前有两个内容,一个是交通信息,就是实时的公交车位置,还有大概多长时间能到站以及出行线路归规划;另一个就是商家发布打折促销信息的商业地图。让居民享受到方便和实惠,同时又没有大型复杂应用的那种信息获取门槛,这就是类似“恶犬地图”的这种轻应用模式了。

  3sNews:您认为,智慧城市未来应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任志峰:智慧城市本身应该是一个建设过程,或者一系列措施,它以信息化帮助城市的居民更高效、便捷地生活为宗旨,因此,要描述一个直观而通用的智慧城市的局面是很困难的。换言之,如果某个政府的职能部门还在纸质化办公,那么让这些信息数据电子化,就是智慧城市的一种进步了。以荷兰鹿特丹港为例,与Esri签订的是一个长达十年期的合作协议,帮助他们实现地理平台对全港口智慧运营的支撑。

  从规模的角度出发,英国、印度等国都在做国家级的智慧城市战略规划,但同样的,一个只有六万人口的迪比克社区,由于安装了几百个智能水表和电表,也被称为美国首个“智慧城市”。

  因此,还是回到地理平台吧。我们无法描述通用的智慧城市是什么样,但希望地理平台能够支撑未来智慧城市的各种愿景。无论这些愿景是大是小,是远是近,空间信息都通过地理平台充分发挥了自身价值。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智慧城市的智慧应来自于人。我希望,每个人打开地理平台,能从上面轻易的找到他想要的各种信息,或是阅读,或是整理,或是分析。政府、企业、公众,每个人都能无痛地使用地图,这样,智慧城市也就不远了。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