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sNews高级编辑 陈启临)一天过去,有关iWatch的消息,曝光沉淀。除了苹果产品的发烧友和媒体,广大开发者们也给予iWatch更多关注。
一些喜欢鼓捣点噱头的开发者,也乘势整点乐子。譬如3sNews此前报道过的APP随便走,他们迫不及待地炮制出了这个:
基于摄像头提供AR本地生活生活服务的随便走这是要出iWatch版了?这很酷,等一下,iWatch有摄像头吗?没有!那怎么做?创始人孙宏磊承认,这只是简单的PS;但他也表示,只要用户量达到了,即便真去做相关开发,他们也肯定能通过和手机间互动,基于一定的使用场景推出相应的AR服务。
即便缺少摄像头的支持,都有意将服务延伸,或创造需求和服务,或基于需求创造服务。孙宏磊的态度也代表了大多数开发者们对iWatch的态度。如果一切顺利,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发者都会考虑将应用程序移植到iWatch平台上。
对苹果公司来说,他们无疑期望iWatch像iPhone那样也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智能手表,市场份额将决定整个iWatch生态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步伐和节奏,以及增加苹果在其中的话语权。
那iWatch拿什么来吸引用户?通过苹果官方的介绍,除了时尚作为驱动力,开发者们应该已经注意到以下这几点正在成为用户购买iWatch的理由。
“续航18个小时”,iWatch已经成功
18个小时的待机时间,延续了当今主流智能设备一天一充电的特点,这里面有槽点,比如这就是苹果公司和中高端传统瑞士手表抢占市场的一个差异化特征!
但也有人根据用户对智能电子产品的使用习惯指出,iWatch在18个小时内实际可以支撑用户查看时间90次,接收通知90次,使用APP 45分钟,健身且同时用iWatch蓝牙播放音乐30分钟。
参考这样的续航水准,用户基本上在一天时间里能充分使用iWatch,当然那些睡眠时长不超过6个小时且一直佩戴手表的人除外。总而言之,iWatch客观上差强人意地成为了一个“能满足一天所需”的智能终端,这反而成为众多应用服务在苹果手表中的一种保障。
iWatch将成为物联网的重要传感器
今后除了可以预见那些耳熟能详的应用移植到iWatch上,苹果手表还不落窠臼地成为一类物联网传感器。比如经过“授权”的iWatch可以打开酒店的门,也能作为车钥匙打开车门。
所有硬件厂商、各类服务商,可以与iWatch构建深入的合作关系,想象空间巨大,比如以后也可以打开自己家的大门、进行身份识别认证等等。
有科技媒体作者表示,开发者如果能使iWatch在国内实现公交车刷卡,或者购物刷钱就已经足以推动更多的人购买苹果手表“图方便”。而iWatch基于感知方面的能力,未来也势必要凭此对市场进行一番教育。
健康、医疗将是iWatch的主打功能
尽管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苹果公司因为担心准确性问题,有可能取消健康监测,但事实已经明朗,健康数据监测功能还是如约而至。据悉iWatch可以全面测量用户的运动状况,包括对跑步、散步、爬楼、坐、站等运动行为数据监测,这意味着苹果手表将成为一个更敏感的、重要的健康数据采集工具。
然而健康监测早已在可穿戴设备中广泛普及,且模式近乎一致,更重要的是,运动量、心率等基础监测信息如何成为被挖掘的大数据对象,从中挖掘重点信息并有效服务医疗健康领域也尚在摸索阶段。这一点正是苹果公司在推出HealthKit后希望解决的事,例如医学上可以推演糖尿病和运动缺乏有一定关系,但医疗监测的最终效果,是给出数据与疾病的准确联系。
在此次春季发布会上,苹果公司进一步发布医疗软件框架ReserchKit,包括国内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内的全球十余家医院,将共同参与一些具体疾病的研究;另外,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全球已经有900多款应用在提供健康服务的同时也接入了HealthKit,这些努力正在为更长远的大数据医疗铺路。随着iWatch在下个月的上市,健康医疗也一定会是苹果公司重点向消费者宣传的产品体验和功能。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