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卫星遥感证伪“太空中肉眼见长城”

3sNews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太空中人的肉眼究竟能不能看到中国的长城?这一话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又饱受争议。近日,中国科学院一科研团队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进一步确认:太空中人的肉眼无法看到长城,只有达到一定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才能获得长城影像。

   一个纠缠了国人几十年的微妙话题,终于有了盖棺论定式的严肃结果,对于那些在不同时段参与过此话题的口水仗的情绪化论争者,对于无数曾因之心旌摇曳、感 佩或“自豪”过的被误导者,以及仍在隐隐挥发“荣誉型”讹误“潜能”,这都是一个有益但稍显“迟到”的科学结论。回顾此话题争论的来龙去脉,不能不让人深 为感喟。自上世纪70年代此议题被一名美国宇航员以个人化的方式无意提及,它便以令人费解的传播模式和轨道,迅速占领了国人的想象力空间,其间虽经历了多 次基于科学逻辑推导下的严肃证伪,但其后夹杂的不同声音和回响似乎从未断绝。

  在荣誉泡沫最终幻灭之后,可能鲜有人会进一步思考辨析: 这么一种诡异的膨化幻象揭示着什么?它仅仅只是以讹传讹、穿凿附会的“形象之蜃”、“自尊之蜃”吗?以专题科研立项攻关的方式给此议题盖棺论定,固然是最 有说服力的,但它真的是有科学价值的吗?很难想象,同样是和长城一样,曾被传“太空中人的肉眼看得见”的荷兰围海大堤,会被“心结纠缠”的荷兰科研部门严 肃、认真并科学性的证实或证伪;那么,到底是何原因,让我们的审美议题、感官议题和现实价值逻辑序列,充满了另类气息与“诡异色彩”呢?

   这其中可能有特定历史环境下价值观、审美观、形象观被刻意“编派”与引导的原因,有认识视野和思想、情怀、境界的不成熟、情绪化原因,有东方感悟型、 “智慧型”哲学思维的潜在浸濡……但除此之外,曾被荣誉型讹误深深迷惑的我们,是否也应从个体的思维、思想和认识角度认真检省之、反思之呢?

  “太空中人的肉眼看得见长城”的被最终证伪,不仅是在给我们的科学储备库补充“弹药”,它也是给曾轻易被鼓噪、被“感染”、被同化和荣誉绑架的我们,上的一堂知识课、哲学课。但愿,我们都能从中大彻大悟些什么。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