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一次调查显示,仅仅有7.26%的人接受音乐的收费下载服务,其他逾九成的网民更愿意接受包括正版或者盗版在内的免费视听服务。
本周,音乐下载再次成为网民关注的一大焦点。3月15日,五大唱片公司联手新浪推出“乐库”频道,提供了免费在线视听等功能,但唯独没有提供最受欢迎的免费下载服务。新浪高层表示,付费下载将是他们的目标,而最新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网民不愿为此埋单。
■网民不满 为何不能免费下载
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表示,此次他们继博客、播客之后,与环球、SONY BMG、华纳、百代以及滚石等五大唱片巨头合作,推出国内规模最大的“一站式”数字音乐平台新浪乐库。通过这个平台,网友不仅可以免费享受数十万首正版歌曲的在线视听、歌曲搜索及音乐互动社区等在线音乐服务,还可以享受手机铃声、彩铃、IVR等无线音乐服务。
但记者注意到,最受关注的音乐下载功能并没有在此次服务中体现,很多网民对此表示不满。有网友表示,虽然该乐库提供了多达30万首的正版歌曲,但因为不能免费下载,他们还是宁愿选择到百度等搜索网站提供的地址下载,“免费又好吃的蛋糕,谁不喜欢吃?但如果只能在网上吃,不能在家里吃,那就很不爽了。”
对此,曹国伟则认为,下载收费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也是他们希望能够长远达到的一个目标。而此次之所以暂缓实行收费下载,因为“从技术等方面需要加强,但这是我们未来的一个目标。”
■超级难题 盗版让正版很难生存
记者了解到,此次“乐库”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正版,五大唱片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超过80%,此次提供了超过30万首的正版歌曲,把他们在中国地区能授权的几乎所有的都授权给“乐库”来用。
此举明显是针对目前网上最普遍的非授权音乐下载服务。一年多前,因为提供MP3下载,中国最大的搜索公司百度被包括百代、索尼等在内的七大唱片公司以侵犯版权之名告上法庭。尽管去年11月中旬,七大唱片公司在一审中败诉,但是国际唱片协会表示会对百度再次提起上诉。2007年3月,因认为侵犯自己著作邻接权,全球四大唱片集团旗下11家国际知名唱片公司将雅虎网站经营者北京阿里巴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并索赔经济损失550万元,北京市二中院已受理此系列案。
华纳音乐大中华区总裁陈建顺认为:内地管理部门在立法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他只是很期待在执行方面可以更加加强。而SONY BMG唱片中国总经理杨蕙莹认为,目前根本没有有效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她开玩笑说:“在这个方面,如果任何人提出很有效的方式来解决,我们会请他来做我们的老板。”
■经济利益 五大唱片公司否认“牟取暴利”
唱片行业的暴利一直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问题。而此次,传统唱片公司不仅出唱片赚钱,还要在网络音乐上分一杯羹。他们到底能赚多少钱?有意思的是,参与“乐库”的几家公司都表示,“暴利时代已经过去”。
环球唱片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洪迪承认,在上世纪90年代,当卡带在慢慢退出,CD在成长的时候,确实是唱片的黄金期。“但是已经过去了,你不能用那样的态度看我们。老实说,我不晓得会不会有别的看法,今天的唱片是出一张赔一张,已经没有所谓的亏不亏、赚不赚,铁定亏的,很少的唱片能赚钱。”正因为如此,他们今天已经不光是在卖唱片,要开发衍生产品才能生存。
而滚石?穴中国?雪总经理王坚鸿则表示,唱片公司的成本太大,“大家都在讨论唱片公司赚太多,一直以来都是唱片公司的原罪,为什么呢?因为唱片公司在明处,还有更多在暗处的没有看到,国内最近的盗版比例还是75%。盗版业者他们赚得更多,简单说两个成本,第一个,他们不需要付版税给歌手,这一块的成本很大。第二个,盗版公司不需要宣传,因为唱片公司都会帮他们宣传。所以大家看不到他们赚很多,可是都觉得唱片公司的口袋好像很饱。”
■数字凶猛 传统公司欲再“渔利”
发展迅猛的数字音乐,会不会对传统的唱片行业产生威胁?大部分唱片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此的态度很积极,希望能利用比较合理、透明的分配机制,从数字音乐上获利。
杨蕙莹说,以前必须到唱片店买CD,这是定时定点的行为,但是现在你通过手机、通过电脑时时刻刻都可以下载所有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我也认为未来的音乐绝对会是数字化占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至于说是不是威胁,我觉得它不是威胁,它提供机会,只是使用者误用它,这才是威胁。”
“目前唱片公司一张CD发行出来,到底卖了多少张没人知道。可是我们和数字音乐结合之后,从数字音乐各家公司的平台提供的报表,对唱片公司是非常有帮助的。唱片公司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一个月市场占有率是多少。”王坚鸿如此表示。但他同时认为,现在论数字音乐的结果还太早,毕竟数字音乐还太新。
记者了解到,此次跟新浪合作成立“乐库”,五大唱片公司都有广告分成,但对于具体的分成数字,相关各方都表示“现在没有办法透露”。
■评论 天下哪有永远免费的午餐?
数字音乐是块大蛋糕。有分析认为,2010年数字音乐市场总值将达到149亿美元,而传统发布渠道的音乐市场规模将下滑到196亿美元,数字音乐市场收入将占音乐唱片市场总收入的40%左右。
在庞大的市场面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找数字音乐的新模式,比如A8音乐超市、爱国者音乐超市采取了低价格的付费下载模式,以期获得类似于iPod+iTunes式的成功。然而,这些尝试一直遭遇着来自消费层面、运营成本以及盗版音乐下载服务的压力。
有人分析说,数字音乐营销想要取得成功,至少需要具备四个要素,比如成熟的网络平台、成熟的无线营销平台、成熟的收费渠道、强大的内容资源等。但实际上,对网民来说,他们才不关心这些,他们要的是如何便宜甚至免费获得好听的歌曲。
所以说,只要还存在免费而便利的下载渠道,“四个要素”之类即使再成熟,也得继续等待合适的时机。收钱的活儿,谁都想干,但这次真的需要有点耐心。
■各方声音 潘玮柏:竟然有《反转地球叶惠美》
歌手潘玮柏对盗版有亲身体验,他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去年发《反转地球》专辑的时候,在很多排行榜都拿了第一名。后来在歌迷见面会上,一名歌迷说,‘潘玮柏,恭喜你获得第一名。’我说,谢谢。我问她,你喜欢吗?她说,‘我好喜欢你的超值CD《反转地球叶惠美》。’这是怎么回事儿?她说,‘双CD,你跟周杰伦的CD放在一起。’”
“音像店什么时候变成了快餐店?做音乐真的要花很多的心思,我希望大家要听就听正版的好音乐。” 郁闷的潘玮柏说。
网友:版权保护不应成为牟利工具
酷爱流行音乐的小璐告诉记者,她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没有授权的歌曲。“其实我心里很尊重唱片公司和创作者的付出,但怎么说呢?免费的大餐大家都喜欢,是不是?”
小璐还认为,很多公司试图借版权大举牟利,与互联网的自由共享精神不符合。她知道有个以反数字保护为己任的DOOM9论坛,其创始人曾经这样说:“我并不支持盗版,但我不会坐视他们剥夺用户的权利,版权保护应该造福整个社会,而不是成为电影公司的牟利工具。”小璐说,这段话说的是电影,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
■网络调查 逾九成网民不愿为下载埋单
新浪网的最新一次调查显示,仅仅有7.26%的人接受音乐的收费下载服务,其他逾九成的网民更愿意接受包括正版或者盗版在内的免费视听服务。
A.你愿意接受哪种互联网音乐服务?
选项 比例
1.正版免费视听 87.35%
2.收费下载服务 7.26%
3.盗版免费视听 5.39%
.对数字音乐前景怎么看?
选项 比例
1.乐观,技术发展必然趋势 75.23%
2.不好说 13.06% 3.悲观,市场限制因素太多 11.71%
信报记者 张守刚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