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独家策划】北斗商业创新的前景与趋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孕育了前端硬件市场、行业应用市场和大众服务市场,他们的前景和趋势都在何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前端硬件技术和产业相关技术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和成果?

  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总监 黄磊:从国际市场上主流的高精度板卡发展趋势看,首先国际厂商已经普遍进入到了三星时代。像“GPS+GLONASS+BDS”或“GPS+GLONASS+GALILEO”三星多频系统已趋成熟,已经较多地出现在市场,四星的芯片也已经着手研制。

  从今年开始,国际上的导航板卡产品已经全部实现了芯片化,原来比较难以实现的射频部分的芯片化也得到了解决,相比一两年前的部分功能的芯片化,完全芯片化的板卡尺寸更加小巧,功耗也持续降低,现在看到的芯片大小基本上比名片还要小。

  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徐峰:围绕高精度卫星导航的技术研发,特别是支持北斗系统这一块,对我们来说始终在跟进着相关的产业化进程,并全程有着我们自己的参与。但是目前,我们这些企业还不能说真正做到了拿着自主的板卡应用在那些成型的产品中,我们还只能算是终端产品的制造者,不是GNSS的制造者。

  现在,我认为我们这些业内企业谈得更多的还是如何用北斗的板卡去兼容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其产业化。目前看来,我们这批企业已经做到差不多95%的市场占有率,5、6万台产品的市场规模。

  现在北斗这个阶段,我认为我们正在迎来国产卫星导航技术领域的春天,应该努力把握这个机会,全身心的投入。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飞:我们作为一家新公司,但是在员工资历方面,我们已经沉淀了20多年的技术研发历史,在自主研发的芯片和板卡中,像去年我们公司已经盈利2000万元,这是件非常可喜的事情。

  目前,我们自主研发了三星多频系统的高精度板卡,以及高精度GNSS接收机,从性能上来看,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已经满足了行业应用的要求,也经过大量的数据论证,和GPS进行了比较,在一些区域、场景下,精度表现都令人满意,特别是接收的卫星信号多了,定位效果就大大增加,在建筑集群、大部分的树下、高压线下,基本都可以使用。未来这些产品也将深入应用到测绘、电子信息、军工行业、工程机械控制等领域。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 邓中亮:我们从地基增强信号的角度研究高精度定位,因为目前为止通信巨头和IT巨头都在纷纷抢占位置服务市场。对北斗、GPS等导航卫星系统的技术支持,将推动国内到全球的导航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目前,经过十一五、十二五两个科技攻关我国的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应该说已经取得了突破。我们解决了基于广域移动网络高精度定位的难题,从40米的定位能力已经提升到了米级的定位能力。

  从现有的技术积累来看,北斗商业化前景路在何方?目前又有了哪些市场的成果?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 李冬航:从2013年北斗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一些统计结果显示,北斗产业的相关产值以及投资金额总共达到了11亿元。但如果把与北斗相关的应用产业、新兴产业,以及相关的卫星导航产业的兄弟行业加起来,这个数值应该已经超过千亿。从市场分类来讲,北斗产业分为三大市场。

  第一,政府级别的高端市场。这一市场的附加值和销售利润非常高,包括军方市场、政府市场,首先这些市场对于北斗技术和产品的需要是刚性的,而且有能力为服务而买单,我认为这将是未来一块能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市场。

  第二,行业应用市场。这其中也包括一部分政府客户,还有国企性质的客户,同时也有集团性质的大型企业。特别是这些通过经营而不断扩大的私营企业,在形成规模后,对于未来北斗应用市场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第三,大众服务市场。实际上这里面的市场肯定是最大的。但如果想要在北斗市场上快速获利,必须要先解决终端方面的普及以及应用方面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

  马飞:我们目前主要集中在几个重要的行业。作为传统的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从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用GPS做测绘,这一领域对卫星导航的应用比较成熟,销量也比较客观。但就目前来看,市场中的很大一部分比重还是被进口产品所占据。发力于北斗,任重道远。

  第二块我认为是智能交通领域,包括车辆的高精度导航,以及专业行业领域中的车辆调度管理。特别是公安部在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123号令”后,以导航定位为基础的车联网市场开始蓬勃发展。

  第三是安全监测领域,特别是应用于地震应急等领域。从“十二五”起,国家对于该领域的科研项目相当重视,其中有8亿人民币投入在了卫星导航技术的研究,并全面保障安全监测领域技术到位,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第四是精准农业。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开展,农民拥有更为稳定的土地经营保障机制,政策的推进会加速农机市场的发展,进而也带动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和精准农业的发展。

  另外,在精密授时、军事领域、机械控制,智慧城市等宏观领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也将逐步发挥出充满前景的作用。

  北京中交兴路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铮:车联网行业是导航定位技术的直接使用者,为了用好与之相关的技术,对此,我们首先要持续不断地了解我们的客户,这其中包括了1200万货运车辆和3000万的从业人员;要知道,这些车辆中有40%以上是8吨以上的重型卡车,且货运企业最大特点就是小、散、乱,这些问题成为商用车领域管理方面的难点和最为危险的地方;再一个问题是货车的空驶率非常高,在中国能达到40%,相比美国的比率则大约高出了30%之多。

  所以,如何利用以北斗导航定位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定位技术,并把这些技术融入到商用车车联网的全流程监测当中,产生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是我们所看重的。

  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徐峰:这几年我们主要形成了两大技术方向,一是激光雷达技术;二就是GNSS,特别是北斗方面的硬件技术的研发,像我们专注于监测、机械控制,以及各类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这几年我觉得无论是我们还是同行,对于发展方向都非常清楚,那就是不断向北斗行业应用领域,提供最好的产品,长远上看,更是要梳理起一个全球品牌的形象。

  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市场未来将如何发展?

  李冬航:我相信,今后无论是大家的手机,还是专业的地理信息终端,携带北斗芯片的导航装置,都会在这些平台中普及,并在此基础上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应用。

  应该说,北斗是来帮助一个新的商业经济体系获取用户群体的关键点。比如,移动互联网最关注的就是用户量,地理信息系统也关注产品体系下覆盖了多少用户群。

  实际上,目前北斗已经打开了很多行业市场领域,积累了不少用户,只是尚未形成规模。而国家发改委最近一期专项指南中,就提出加进政府的力量,形成碎片化产业的聚合与发展,把市场做大做强。

  邓中亮:位置服务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约60亿的全球手机用户,中国在其中站到了大概五分之一。而未来的挑战则在于,包括传统的互联网地图在内,它们共同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并且能否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如今,移动互联网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全球标准,但落实到地理信息行业应用和位置服务同样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未来,像我们研究的羲和导航,也要走出国门,让外国人都能用起来,实现全球覆盖范围的室内外定位服务能力。

  马飞:随着北斗事业的发展,应该说只要GPS能用到的市场,所有的方方面面北斗肯定也能用,随着硬件技术的提高,以及地面信号辅助技术的支持,北斗的应用效果一定也会大幅提高,并带来更可靠的应用性。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行业市场像车载导航、位置服务以及各类行业应用都需要高精度作为支撑,所以从未来的需求来看,强化与高精度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的技术水平,将是必不可少的。

  杨铮:政策对于北斗市场的应用会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以我们车联网行业为例,2009年,交通部就提出建立重点营运车辆的监控联动系统;2011年,相关部门明确了重型货车的卫星定位监管安装设备使用率须达95%以上,并且接入到监管服务平台中;2012年,政府提出了所有的重型货车和牵引车在出厂之前,要配备卫星定位装置,否则不允许进入货运市场经营。

  可以看到,政府的政策带动了市场的发展,对北斗导航的市场机遇来说,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过程来带动这一领域的市场增长。(整理丨本刊编辑 张鹏英)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