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那个举国上下激情燃烧的岁月;曾几何时,人们高呼着“春风吹,战鼓擂”的口号释放着实现领先的热血。“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开篇似乎见证了那个年代。但对于今天多数人来说,大生产、大跃进、赶英超美等革命热情,都慢慢成为老辈的故事,战斗、革命的情怀,好像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岁月依旧春风依旧,好像战鼓慢慢转向了沉寂。
其实,战鼓也依旧在,只是换了一种声音,不再如从前的简单粗暴喊口号,更多的节奏变成默默地角力,追赶和竞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三十多年,中国走的是一条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依托的制造模式。中国的劳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26.8%,低廉劳动力制造了一个“制造大国”,使中国成为了为全世界做代工的世界工厂。这种发展模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按可比价格计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1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2倍。创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也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如众所周知的讨论,“制造大国”和“世界工厂”,不是简单的肯定。话题延伸就是产业链条如何实现从制造到创造,创造到创新的转变。“世界工厂”?其实这顶帽子大家早就想甩掉了。
地信行业内的情况也是同样。全世界的测绘仪器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和中国。瑞士和日本的测绘仪器几乎都有七十年以上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依托悠久的品牌优势和最近几十年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一直领导着全世界的测绘仪器生产。领先的国外品牌如何防守,紧追的国内品牌如何现实超越,眼下已经到了竞争双方发力的攸关时刻。
中国地理信息自身的测量测绘市场需求巨大,其规模和空间足以满足国内外企业充分竞争。由于中国市场的诱惑,国外企业该来的早都来了,而中国本土企业十几年前就开始与进口产品直接竞争,中国企业“与狼共舞”已多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产水准仪、脚架附件就已大批量出口,现已占据欧美一半以上的市场,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已被中国制造占据了绝对优势,剩下的更多是高端产品的角逐。
市场竞争前提还须理性。要理性处理自主品牌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避免恶性价格战;避免盲目推出新品牌;对现有市场规模进行一定的准入限制。鼓励并购以增强实力。并通过上市融资等手段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积极谋求产品的技术更新和质量提升,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最终成为世界级品牌才是发展的方向。
充分开放与公平竞争,每个市场都会欢迎,每个企业都会渴望。人间四月底,春风渐热,战鼓如雷,又是一年好时光。(文丨本刊总编辑 何耀荣)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