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免费WIFI覆盖全球?恐怕不现实

近日,“一家美国公司计划向地球近地轨道发射数百颗迷你卫星,从而让地球各地都能无线上网”的报道在各大网站流传。相关专家表示,这计划是一种单向的模式,类似广播,从技术上来看全球免费使用WIFI不现实。

  近日,“一家美国公司计划向地球近地轨道发射数百颗迷你卫星,从而让地球各地都能无线上网”的报道在各大网站流传。相关专家表示,这计划是一种单向的模式,类似广播,从技术上来看全球免费使用WIFI不现实。

  传闻:计划通过卫星组建全球WIFI

  近日,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一家科技公司预计在2015年6月前向近地轨道发射数百颗迷你卫星,这些卫星面向地球持续释放无线网络信号,覆盖世界各地,使用任何电子终端都能免费连接上无线网。

  这家充满雄心壮志的公司是美国的媒体发展投资基金公司,他们的项目叫“Outernet”。这家公司正在与美国航天局联系,希望获得帮助,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信号释放测试,后期还需要美国航天局帮忙把数百颗迷你卫星送入指定轨道。按照设想,进入预定轨道后的卫星能够接收来自地面基站释放的网络数据,卫星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解析,并转换成无线网络释放到地球上。

  在国内的部分网站上,这条消息广为流传。

  真相:这是一个数据广播模式,只能收听或收看

  Outernet专门建立了一个网站。记者在该网站https://www.outernet.is/看到,该计划这样运作:每个卫星从地面站网络中接受数据流,然后持续不断地把数据传送出去,直到接受了新的内容。在技术上计划利用地面站的高增益天线和大功率设备进行通信,在卫星上使用的是基于UDP的WIFI多播。

  有专家表示,Outernet项目是一个数据广播项目,说白了它是收音机,不是电话。媒体到处说免费WIFI,是可以听收音机了,结果有人到处传,可以打电话了。收音机可免费,电话得收费,成本完全不一样。

  “再从技术角度,就是数据广播,像收音机一样,用户也不太能从卫星上接收到信息,如果能很容易接收,那功率得多大,所以一定是需要特别放大器,比如现在我们可以收到卫星电视节目,这也是需要一个锅,还有一套放大设备,靠电脑和手机基本不可能直接收到。”

  通信达人、科学松鼠会成员奥卡姆剃刀专门撰文分析这一计划的真相。奥卡姆剃刀表示,通过卫星入网的设备并不罕见,例如海事卫星电话,还有少量边远重要地区的手机基站,上面就有接入卫星的设备,这种带卫星接入的基站成本很高,仅靠收话费是弥补不过来的,但这在地震抢险等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是运营商赔钱也必须干的任务。

  上述的通过卫星入网的方式,属于“双工”模式,即能发也能收,手机通话也是“双工”。还有“单工”模式,例如收音机和电视机,信号的流向是单向的,一个地区有个广播电台塔,在正常接收范围内有1个收音机或有10亿个收音机都可以,广播电台塔也不会因此而多费一度电。

  前面介绍的海事卫星电话、手机基站等都是双工的,能同时收发信号更有意义,而OuterNET却是单工(即单向)的,它采用的是广播模式,也就是收音机模式,只是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手续,才有可能开通双工通道。简单地说,通常情况下你只能看节目却不能上传信息。

  奥卡姆剃刀认为,当紧急情况时如何开通上传信道呢?众所周知,手机的功率很弱,不可能直接到达卫星,OuterNET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地面基站模式。简单地说,手机信号先传给基站,基站再上传给卫星。

  稍通技术的网友可以看出,这个计划使用的都是传统技术,实现起来并没有难度,但若不让建上传用的基站,用户设备就彻底成为收音机和电视机了,把下行的信号一干扰,设备立刻就成为垃圾了。

  需要很多卫星组成才能满足需要

  果壳网网友、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晨风dicka认为,从微波波段上说,C波段是老的通信卫星常用的波段,已经很拥挤了。新的通信卫星多用K u波段和K a波段。Wi-Fi最常用的2 .4G H z波段正好位于S波段。

  如果个人设备通过中继站和卫星通信,那么卫星就只是现有网络的一个补充,没什么特殊的优势,肯定没什么意思。那我们激进一点,认为这个计划是要让所有的个人设备直接和卫星通信。卫星向地面设备直接发射信号肯定没有问题,有足够强大的太阳能板供电。可是地面上的个人设备要想直接向卫星发射信号,那就需要很大的发射功率了,未必是能承受得了的。

  一般网络应用,除了对通信速率有要求外,还对延迟有要求,特别是一些快节奏的网游。这就要求卫星轨道不能太高,太高则来回距离太远,延时大。低轨卫星公转周期小,所以需要很多卫星组成星座才能满足需要(比如铱星和G PS)。

  结论:这个系统不如现有的光缆网

  果壳网网友、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晨风dicka说,如果努力去做,还是能实现这个系统的。不过这个系统花费太大,不怎么合算,还不如现有的光缆网。况且S波段在通过大气层的时候衰减很严重,本来就不是好的星地通信波段。可如果换用更好的K u、K a波段,Wi- F i设备又不能直接使用。地面上放弃便宜成熟的2 .4G H z设备,换用K u、K a波段设备又是不小的一笔投资。”

  虽然在民用上没什么优势,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种直接由卫星提供的数据服务还是很有用的。当年的铱星计划也为军事、航海、探险、科考提供了很大帮助。只不过价格太贵,很少有人、机构能够承受。免费的卫星W i-Fi?恐怕不现实吧。

  交锋:正方——偏远地区用户或可凭此上网

  美国匹兹堡大学助理教授@王晔K en对O uternet的态度比较正面,他认为“美国一直有商用卫星互联网业务,偏远地区没有接入网的用户可以选择卫星上网,价格稍贵一些,用的是普通的电视锅,速率可以达到10M左右。这个公司提议的也是类似方案,只是会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成本。”

  反方——W IFI发射功率终端能维持稳定吗?

  《无线城市:电信级Wi-Fi网络建设与运营》作者,通信专家@北邮高峰对O uterN ET提出了质疑“通过卫星提供W iFi服务?完全扯淡!W IFI终端那100m w的发射功率能维持链路稳定么?W IFI那基于共享信道的D C F协议能用于广域网?几十个站点,容量够几个人用?那么大的路径损耗,速率得有多低?”(宋金绪)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