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8月住建部公布了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智慧城市试点,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已确立。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目前住建部确定的试点已达193个。
至此,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已掀起了新一轮热潮。早在2012年北京发布的《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中显示,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50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预计2015年底将有70%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参与建设智慧城市。
“当前,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两化’融合,促进信息消费。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问题已初露端倪。”10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主办的“中国信息化推进论坛”发布了《赛迪预测——2013年第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形式分析与走势判断》系列报告,其中显示了问题之一就是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一些城市管理者在没有领会智慧城市的内涵前提下,脱离自身城市发展基础和现状,一哄而上建设智慧城市,使得建设项目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从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来看,城市最多只实现了智能,还没有实现‘智慧’”。赛迪智库信息化中心副主任杨春立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诸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全都能实现。但是唯一就是我们的管理模式,发展思路基本上还是在发展城市信息化,从建设信息化大项目这个角度来推行智慧城市建设。事实上,智慧 城市要求对城市整体的管理、运营、服务进行变革。
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城市最终目的是使市民生活更加便捷,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然而,智慧城市的概念对于地方政府已经耳熟能详,但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还有些陌生。同时,还有许多城市利用智慧交通系统实现对闯红灯、超速等违规行为进行罚款,但对市民车辆丢失、财物遗失等紧急事件处理却“置之不理”。
事实上,智慧城市范围很广,涉及的领域包括交通、通信、教育、医疗、安防等,与之相关的政府部门也非常多。“但现在政府缺乏统一规划,部门之间都是各自为战,导致有些资源没有被很好利用,而有些投入又属于重复建设。”杨春立指出,智慧城市一定要有各跨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才能真正实现。
日前,福建漳州市城市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漳州正式试水大城管模式。这也被视为智慧城市管理的新探索。据了解,该方案实施以后,大到一条城市道路的维护,小到一个门牌号的管理,这些今后都将统一纳入城市综合管理。
同时,盲目上马,重技术应用而轻观念转变,各部门之间没有协同等这些问题频出。而这些问题在东北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教授丁四保看来,最重要还是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提出要人性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大方向是对的,但细节需要研究。起码,智慧城市跟信息化城市有什么区别,现在看不到。
好消息是,顶层设计方案已经形成。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7月上报国务院发布,该方案有望在今年四季度正式对外发布。
杨春立指出,一旦指导意见公布,至少可以从宏观层面,如标准,规范,架构和管理运营模式等方面引导地方建设智慧城市。由此,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统筹推进的新阶段。
{{item.content}}